2017年,新乡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把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主线,出政策、搭平台、搞规划、引人才、育龙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出色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自创区建设持续加力
一是推进高新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我市率先郑洛新三地市启动“三制改革”;二是推进“放管服”工作。将3465项经济行政管理权力,通过下放、委托、派驻等形式赋予新乡高新区管委会;三是完成规划编制。明确了自创区建设的路径和工作重心,已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近日发布;四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加快推进自创区建设若干意见》,相继出台了配套文件18份,基本打通了政策落实渠道;五是推进机制不断优化。印发了2017年新乡自创区建设推进计划,健全了工作例会、督查通报、专项调研、评价考核等制度。六是推进大项目、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中心建设。目前,省农科院围绕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毕;“1755”重点创新载体建设——牧野区中国电波科技城项目一期主体建设基本完成;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项目(一期)1#数据中心主体已完工,20%设备安装到位;新乡汇智协同创新谷项目产业规划已经完成;红旗区863科技产业园已开工建设,大学科教园建设规划已经完成,并注册成立公司。
二、“四个引领”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梯次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2017年,我市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 779家(新增119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3家。创新龙头企业实现突破性增长。获批5家创新龙头企业,总量达到6家,在全省排名第四位;高企取得历史性突破,我市高企数量达到了101家,增幅22%;引领递进、梯次扶持的生态逐渐形成。二是加大培育、引进创新引领型人才。先后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35项。组建欧洲农业物理(新乡)研究院、新一代移动通信与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百合光电研究院以及全国首个3D打印学院等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有效促进了新乡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培育省级科技创新人才6人,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9支,总全省排名第三。三是培育创新引领型平台。今年已获批21家省级创新平台,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88家。四是共建创新引领型机构。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我市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目前我市已建和拟建新型研发机构19家(自创区17家),已注册10家,其中备案5家。
三、开放协同创新实现跨越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开放创新,强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各项对接合作。主办承办“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合作北京推介会”、“新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暨华为·新乡云计算大数据开放合作(深圳)洽谈会”、“中科院河南育成中心2017年科技成果发布暨项目对接会”等科技开放合作会议10余场次,组织中国医药创新发展论坛、河南3D打印高端论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研修班、乌克兰现代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对接会、国际生物医药技术转移交流培训班等国内外科技交流活动等20余场次,全年签约项目82项,促成中关村e谷、欧洲农业物理(新乡)研究院、华大基因“三院两园”(医学院、医院、研究院和科技农业园、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项目落地。与中科院系统理化所、地理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单位持续开展项目技术研发与联合攻关,共同组建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二是深入推进协同创新,持续激发在新高校院所创新活力,围绕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筹划组建新乡生物医药与医学先进技术、检验分析测试、现代农业(小麦)、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领域,组建四家具有我市产业特色的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三是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服务平台。自8月份启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联盟暨“333人才汇”,围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推介”、“新乡自创区政策发布”、“企业家精神”等主题搭建我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
四、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优化
一是科技与金融更加融合。成立红土创业投资、欧瑞新能源、万利等7只基金,总规模42.3亿元。新乡高新区启动“科技贷”业务,与中国银行合作建立500万元科技信贷准备金(风险池),撬动5000万元以上的银行贷款,目前已向4家企业提供贷款800万元;二是技术交易市场发展繁荣。2017年全市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11项,成交额达3.342亿元,同比增长50%。三是创业孵化体系进一步壮大。省级众创空间3家(新增3家)、市级众创空间5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6家、市级孵化器2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孵化面积共计86万平方米。河南科隆集团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专业化众创空间成为首批省级专业化众创空间。四是创新主体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2017年,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96项,获得到位资金支持3746.5万元、自创区专项资金7125万元,合计1.08715亿元。
五、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载体日趋完善
2017年,我市各类研发中心共达680家,全市9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国家级 32家,省级260家(新增25家,其中国际联合实验室3家,总数全省排名第二、院士工作站6家、院士工作站总量全省排名第四,重点实验室2家、工程实验室7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全省排名第三))。市级388家(新增4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六、创新科技扶贫新模式
通过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及创新载体的建设,大力示范和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在农村基层转化。2017年,新增省级星创天地2家,总量达到5家,排名全省第四位;新认定市级农业科技园区5家,总量达到9家;实施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计划项目9项,支持奖励资金160万元。启动实施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选派扶贫科技特派员326名对接扶贫乡镇,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为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七、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专利数量质量稳步提升。专利申请总量达到899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406件,均创历史新高;专利授权总数426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42件,同比增长36%。全市有效发明总数191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为3.35件,同比增长32%;二是识产权优势培育取得显著成绩。我市化学与物理电池产业园成功获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河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成功挂牌,成为全国第31所知识产权学院;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新增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支持42家高新技术企业设立了“专利墙”;3项专利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专利荣获河南省专利奖一等奖;三是专利行政执法和维权援助扎实深入。共处理各类专利案件388件,其中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2件,协助浙江省维权援助中心处理案件95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251件。在2016年度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和维权援助工作绩效考核中,新乡市分列第17名和第20名,我省排名第一;市知识产权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公安部联合表彰为2016年度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和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先进集体。四是专利保险和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工作持续推进。122件专利投保“专利执行保险”和“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保障金额900余万元,列全省第一位;2家企业成功用专利权质押进行了融资,融资总额达到87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