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丨新乡市农田小麦播种建议

发布时间:2021-10-11 浏览量:2437

今年我市遭受有史以来特大洪涝灾害,降雨量和连续降雨天数严重影响今年的小麦播种,小麦晚播已成定局。目前大部分农田土壤湿度大,地下水位较高,近期降雨天气仍在继续。存在以下问题:1、土壤湿度大,农机无法进地作业,秋季作物无法收获;2、部分农田排水不畅,积水严重;3、雨水浸泡过的农田,可溶性养分淋洗较多,特别是氮素养分较为严重;4、小麦苗期面临渍害的潜在危害。针对今年特殊情况,我院组织专家进行调研,取样,提出我市今年麦播技术指导意见。

一、积极排除农田积水

 排水是第一要务,要积极宣传,不等不靠,动员农户排除农田积水。对积水地块,要充分利用降雨间歇期,通过挖沟、通渠、抽水等措施,全力排除积水。在排水沟渠通畅的地块,田间每隔5~7米开一条宽40厘米、深25厘米的厢沟,厢沟中间横开一条宽40厘米、深30厘米的腰沟,进行排除积水工作。在水位较高的麦田,沟深要相应增加,确保田间积水能够及时排入到地头的斗沟中。对田间没有积水但土壤湿度过大地块,要通过开挖深沟,沥出多余耕层滞水,促进透气晾墒,力争为农机进地争取时间。各地要加大投入,动员一切力量,帮助群众挖沟排水。

二、适时精简整地播种,确保播种质量

今年土壤湿度大,要根据土壤质地,土壤墒情,适时进行整地播种。今年晚播已成定局,在小麦整地时,提倡旋耕为主,在墒情适宜时,及时进行秸秆粉碎,旋耕播种,抓好播前、播后镇压,踏实土壤,确保播种深度一致,实现“一播全苗”,玉米秸秆不能机械粉碎还地地块,要及时收割移出,为散墒整地创造条件。质地粘重的农田,土壤含水量在22%时进行整地播种,质地偏壤的农田,土壤含水量在18-20%时进行整地播种。

三、增施底肥

    对于因表土流失或淤积、肥料淋溶多的田块,要特别注意做好测土化验分析,合理施肥、增施底肥,比常年增施20-30%的肥料量。建议往年产量水平每亩400-500公斤的高产田,亩施用氮肥(纯氮)10-14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7公斤,钾肥(氧化钾)5-6公斤;产量水平每亩500-600公斤的超高产田,亩施用氮肥(纯氮)14-16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7-8公斤,钾肥(氧化钾)6-8公斤。其中氮肥底施与拔节期追肥比例以6∶4为宜,磷钾肥基施;种植强筋小麦品种麦田应稳氮增钾补硫,氮肥底追比以5:5为宜;种植中弱筋小麦品种麦田应控氮增磷增钾,氮肥底追比以7:3为宜;也可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菌肥、中微量元素肥和有机无机配施的“三增一配”精准化施肥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四、备足小麦良种,适当增加播种量

我区小麦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以半冬性小麦品种为主,晚播可种植弱春性品种。适宜播种期在10月8-20日,适宜播种量9-11公斤。晚播小麦应适当增加播量,以每晚播3天增加0.5公斤麦种为宜。我区小麦半冬性品种可播种到12月底(晚播产量大概300公斤),弱春性品种可播种到明年1月底(晚播产量约250公斤),因此,应备足麦种,积极应对。半冬性强筋品种应选择新麦26、新麦45;半冬性中筋品种有新麦32、新麦35、新麦36、百农4199、百农207、郑麦1860、郑麦136,周麦36等;弱春性品种,如新麦21、新麦23、新麦29、郑麦113、周麦21等。在11月中旬以前能够播种的地块,以选用半冬性品种为主。

五、注意防治苗期病害

由于冬前土壤含水量较高、田间湿度较大,苗期有利于诱发纹枯病。在播种时一定要选用适宜的药剂(如,2.5%的适乐时或2%的立克秀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喷雾防治时,可用5%井冈霉素每亩100~150克,或20%粉锈宁40~50毫升,加水喷雾。一般没有拌种的麦田喷2次(间隔15天)即可控制危害。

六、防止渍害

因地下水位过高,麦田土壤长期含水较多,土壤通气性较差,植株根系发育不良,易造成苗黄苗弱,严重的造成烂根,植株枯死。此类麦田一定要挖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确保雨天能够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今年麦播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根据今年的天气变化,把好整地播种关,适时播种,提升播种质量,确保麦播工作顺利进行。


(来源: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新乡市科学技术局农村科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