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广播电视台公众号】“豫”见新华·两会访谈 | 新乡市委书记李卫东谈“数智”赋能中原农谷打造创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4-01-31 浏览量:2715

“聚焦种业创新中心任务,在创新能级、产业能级、服务能级上下硬功夫,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推进中原农谷建设这一‘龙头工程’。”河南两会期间,新乡市委书记李卫东谈到,中原农谷要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创新是最核心的关键词。

隆冬时节,中原农谷种业科技产业园建设现场一片火热。这是中原农谷与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形成河南省“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的重要一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在新乡市建设中原农谷的重大战略部署。规划面积达1600多平方公里的中原农谷,以平原示范区为核心区,涵盖多县。

146006983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小麦杂交试验田里忙碌的育种人员。新华社记者 姜亮 摄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按照汇聚南北方、覆盖粮果蔬、贯通产学研要求,新乡市把育种作为中原农谷建设的首要任务。“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这是中原农谷的目标任务,我们正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李卫东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是中原农谷的重要使命。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由13名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平原实验室等53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入驻,39支专家团队、311名种业领域人才汇集,74家种业企业集聚……

创新引领,成果频现。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等5大种质资源库加快建设;全球首创抗“苯磺隆”除草剂的花生新种质;发现并克隆调控芝麻节间长度的短节基因,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3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新麦58、郑麦918接连刷新我国小麦单品种转让价格记录;刷新大豆百亩连片实收测产平均单产全国高产记录……

103151472

神农种业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做实验。(资料图片)

前段时间带队赴荷兰考察,当地的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及科创模式给李卫东留下深刻印象,他更加笃定,用工业化、数字化思维来发展农业,可以缩小差距甚至弯道超车。

新乡产业基础好,工业门类全,其他行业的成熟技术可供农业借鉴。思路打开,跨界创新成果纷至沓来。

在中原农谷一处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墒情、虫情、气象、地力等10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被21根“智慧灯杆”实时采集、实时传输。

“这个‘智慧灯杆’其实叫农业互联网数据传感集成杆,我们把它的应用场景从城市搬到了农田里,成本低、占地少。”1月28日,在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通道”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新介绍,他们还跨界运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给每个农产品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证,实现可追溯。

“‘数智’赋能,这就是未来。”李卫东指着手机屏幕上的“智能灯杆”告诉记者,新乡市计划将智能应用场景推广至在建的4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把拥有海量农业数据的大模型建起来后,可以加速育种研发进程,还可以吸引很多企业对接,“可以说,中原农谷和很多行业都有联系,远不止农业。”

牧野大地,处处可见创新脉动。以“链式思维”推进产业精准引育,创新乡村建设“三通一规范”工程实施模式,探索长垣、封丘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近年来,新乡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用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改革精神、创新办法、市场机制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形成一批可实施、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新乡的创新氛围十分浓厚,我们正以‘模式创新’多元驱动高质量发展。”李卫东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中,“钱从哪里来”“项目如何建”“设施如何管”“风险如何控”等问题备受关注。

342127028

这是中原农谷一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资料图片)

聚焦保障粮食安全,新乡市创新推行的“投融建运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模式颇受肯定。“我们探索出‘政府主导、国企运作、村级实施、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数字赋能’的实施路径,运用市场机制引入大型央企、国企,采取‘EPC’模式,通过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同时高标准建设智慧农业监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农业互联网数据传感集成系统,做到‘一个屏幕服务万亩良田’。”李卫东说,目前全市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已经建成,45万亩建设任务已经启动。

“下一步,新乡市将以中原农谷建设为牵引,把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模式创新作为倍增利器,把‘数智’赋能作为关键抓手,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李卫东感叹,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来源:新乡广播电视台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