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打通转化堵点,激活创新活力—— 专利产业化助中小企业成长

发布时间:2023-10-27 浏览量:915

截图-2023年10月27日 8时26分29秒

国新办10月26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有关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方案》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堵点,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切实将专利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方案》提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000亿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超万亿元。

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科技突破策源地,也是专利成果的重要供给侧。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表示,近年来,教育部探索实施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提升专利质量。过去,一项技术无论是否有必要申请专利保护,只要发明人申请,高校都会协助开展专利申请工作。推进申请前评估制度,就是希望通过评估专利应用前景,决定是否应该申请,从而保留高质量、有转化前景的专利。

此外,我国不断创新激励政策。一是率先调整资助奖励政策,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大幅度减少并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二是倡导高校通过普通许可而非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实施专利转化。相对而言,独占许可收费较高,对企业而言资金压力更大,企业的决策过程更为慎重。而普通许可降低了企业实施成本,更有助于专利转化。三是鼓励以基本许可费加提成的许可费计算方式,替代一次性付清许可费用,消除企业因过高的许可费用而产生的顾虑,同时也保障高校科研人员获得成果转化的长期收益。

专利转化应用的另一头是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企业。截至去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占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21%,专利申请积极活跃,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也稳步上升。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工信部等部门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助力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据介绍,全国布局建设103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目前已累计备案企业9万多家。为破解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两难”问题,探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实现专利一对多快速许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相关试点已惠及中小企业6万多家,达成许可超1万项。鼓励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8200多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70%。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全球创新奖评选中,中国获奖企业数量连续2年位居第一,而且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涵盖医疗卫生、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方案》将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作为重点任务加以部署。申长雨表示,一是在技术供给方面,通过专利开放许可等制度,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专利加速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二是在金融支持方面,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力度,提升信贷规模和融资便利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加“一月一链”等投融资路演活动,帮助企业对接更多优质投资机构。

专利转化应用离不开金融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工作相关负责人杜墨介绍,近年来,我国在浙江、江苏等地开展线上登记试点,提高登记便利化水平;指导商业银行开展内部评估试点,运用内部模型确定知识产权价值,不再单纯依赖第三方机构评估。同时,积极开展“入园惠企”工作,支持高新区等产业园区融资需求,指导派出机构组织1000多场银企对接活动,参与的企业近3万家,及时推广典型案例和创新举措。

去年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首次实现了“千千万”突破,即当年累计发放贷款金额、期末贷款余额双双突破“千亿”关口,全年累计发放贷款户数突破“万户”关口。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当年累计发放贷款800.5亿元,同比增长36%;当年累计发放贷款户数9556户,同比增长60%;贷款余额1696.5亿元,同比增长36%。(本报记者 佘颖)

(来源:《河南日报》2023年10月27日 第03版: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