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紧抓契机推动高校科技工作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7 浏览量:1524

杜宝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意味着,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以及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将随之启动。

对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来说,该如何理解并把握上述变化给国家科技创新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带来的影响?

聚焦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随着我国进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战略新时期,科技部的职能转变和机构重组显得尤为关键。

此次重组是继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重新组建科技部后的又一次大动作,旨在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制度基础和运行基础。

此次重组通过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部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等职能,更加强调科技治理职能转变这一核心要义,更加聚焦科技治理效能提升这一关键内容,更加强调科技战略规划、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资源统筹等宏观科技管理关键职责的重要性。

基于优化职能、问题导向、统筹推进等导向的科技部重组,势必对我国的科技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反思高校创新发展及人才培养制约因素

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大国之间的竞争虽然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更加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

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校的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水平。然而,当前高校在创新发展及人才培养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创新发展的理念有待提升。具体表现在教学模式方面,启发式的、鼓励学生自由发现的教育理念不足,导致学生提出问题、凝练观点的能力较弱,一些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知识灌输层次,低估了大数据时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体系架构;在科学研究方面,对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引导不足,仅有少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过程,导致学生的科研精神、科研素养、科研能力培养与实际需要脱节。

二是人才培养的导向有待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按照“四个服务”的要求,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导向应进一步聚焦,应当培养学生主动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是专业结构的问题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片面追求就业率而盲目设置专业的问题,学科专业设置自由度不高导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周期较长、滞后于知识更新和实际需求等问题。

把握科技体制顶层设计带来的六大新机遇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战略关键期和机遇期。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应当把握科技部重组带来的六大发展契机,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一是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高校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央科技委员会作为更高层的议事协调机构,涵盖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多个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目标、方向,具体工作则由科技部落实。中央科技委员会的成立,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的政治主张,有利于把握科技创新发展大局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治约束力和业务引领力,有利于培养更多更好的战略科技人才。

二是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为高校“有组织”的范式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取得新进展。此次科技部重组的基本立足点,就是要继续推动新型举国体制不断健全、机制不断创新、效果不断显现。高校作为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在强化科技创新人才的有组织培养,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有组织科研,促进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组织服务以及推动面向全球的有组织文化传承与宣传等组织范式创新方面可为。

三是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为高校特色发展开拓了多种路径。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在投入周期、投入强度、参与主体、考核标准、市场状况、金融架构等主动因素影响下的发展特殊性,需要基于特定环节的管理知识和治理模式与之对应。因此,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成为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我国高校类型众多,学科发展不均衡,在国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的进程中,如何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等环节进行理性而客观的选择尤为关键。当前,高校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和集约发展,在此次科技部重组带来的国家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优化进程中,认准方向,锚定领域,久久为功。

四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高校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畅通了转化渠道。受原有产权制度、治理机制以及法律框架的影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慢、数量少、质量低等问题长期存在。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制度瓶颈和中观政策羁绊已基本消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有力支撑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然而,有关政策在微观层面的执行以及横向管理的衔接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作为此轮科技部重组的重要目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尤为关键。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较多的高校,应充分利用此轮重组,在准确理解国家政策导向的前提下,不断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路径,不断总结经验,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添砖加瓦,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聚焦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职能,为客观评价高校科技成果创造了有利条件。此轮科技部重组的一个重要亮点,是调整了原有科技部科研项目评审和管理的相关职能,科技部将不再参与具体科研项目评审和管理,而是聚焦有利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治理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和监管体系,改变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制度积弊。这样的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既往高校承担项目过程中“重申报、轻结果”的弊端,有利于高校建立科学问题或现实技术问题导向的课题申报机制,以及鼓励原始创新和技术成果应用导向的良性科研生态。

六是剥离部门交叉职能,为高校解决行业领域实际问题创造了更多机会。部门职能交叉是制约管理成本和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此轮科技部重组聚焦降低部门职能交叉带来的科技创新制度成本,将部分管理职责划转给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生态环境部等。如,将卫生科技、农业科技、工业科技等属于应用层面的产业科技划转给行业所属的主管部门。基于这样的改革思路,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能够结合本行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要,找准制约本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问题域”和“技术问题域”,制定符合本行业科技发展的行业类科技创新制度体系,解决本行业的“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高校也将更能聚焦并长期跟踪本行业领域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作者系东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科技部“国家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3年03月27日 第05版:高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