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加快创新驱动激荡发展活力(河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12-17 浏览量:4567

   宜阳县河南天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试飞刚下线的农用植保机。由该公司研发的六旋翼、八旋翼锂电池绿色环保无人植保机产品每架次可飞行10~30分钟,防治作业20余亩。
  即将行驶在巴黎街头的新能源公交车,是宇通公司面向欧洲市场研发的12米纯电动客车;中铁装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隧道掘进机,今年接连进入中东和欧洲市场;今年6月,河南省代表团走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看到的是河南良种在帕米尔高原上绽放的丰收喜悦;由许继集团建设的各类智能变电站,正在神州大地四处落地生根……
  一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不断为今年河南省经济发展宏图画上亮丽一笔。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6.7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1.9%,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了快速增长,彰显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活力。

  创新元素融入“河南造”
  “互联网+”,有着怎样的魔力?
  “利用"互联网+",我们的众品和鲜易控股有限公司由传统加工制造业成功转型为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河南众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献福介绍,今年1~9月份,公司建立的垂直生鲜食材B2B电商交易平台——鲜易网注册用户超过33.2万个,总交易额达36亿元,展示了新技术、新业态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河南制造”带来怎样的变化?
  “我们2013年起实施"金蓝领"工程,成立了5个大工匠工作站创客团队,在2014年开展课题攻关156次,取得技术创新成果46项。”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说,更重要的是,建立的工人创客群直接带动影响了4000多名一线员工,调动了全员参与助推企业战略转型,使公司新产品贡献率达到70%,成套订货占新增订单比例达到60%。
  通过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河南省加快让各类创新元素融入“河南造”,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记者从河南省科技厅了解到,下一步,河南省还将深入推进“互联网+”与产业的融合创新,以高端装备、信息网络、生物与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种业、农业物联网和装备智能化等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的全链条设计。

  创新“大脑”助推中原梦
  今年,河南省夏粮生产实现了“十三连增”。支撑这骄人成绩的,是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科研团队的集体出彩。茹振钢、许为钢、雷振生等专家主持培育的小麦,程相文等主持培育的玉米,张新友等主持培育的花生……这一位位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其团队的创新成就,为河南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充分调动起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我们40多个研发团队平均每年转化应用成果100多项,开发新产品80多项。”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副所长王其红介绍说,近年来该所累计有400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有力提升了“中国创造”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
  12月7日,王复明教授和张新友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河南省12年内产生了13位院士,实现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新突破。令人欣喜的,还有全省科技创新人才梯队的整体加强。今年河南省新培育出中原学者13人,创新型科技团队61个,杰出人才和杰出青年50人;同时引进创新人才推进计划7人,数量创历史新高。
  可以预见,随着一批批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必将为“中原梦”的早日实现提供强劲的创新驱动力。

  创新平台展现广阔天地
  承载梦想,需要一方辽阔的舞台。“十二五”以来,河南省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落户河南省,成为全国第二个、中部第一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原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之一;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河南中心作为全国七个区域性中心之一,目前主体已经完工;新增国家级高新区3家,总数达到7家,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8家,目前总数达到14家,居中西部前列。
  在大众创新创业方面,河南省推动创新发展的趋势上扬:今年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6家,目前,河南省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已达125家,实现了全省18个省辖市、21家高新区全覆盖,孵化场地总面积达到816万平方米,在孵创客团队9267个。据河南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河南省将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和“瞪羚企业”。
  河南创新驱动的步伐方兴未艾,“十三五”期间,将为河南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插翅助飞!
  (记者:尹江勇 王绿扬,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