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丨河南省“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09-26 浏览量:1811

科技正文


发布人:

霍金花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刘炯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张新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

宋争辉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

陈向平 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赵庆业 河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主持人

曾德亚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时间:2021年9月24日17:30

曾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曾德亚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欢迎大家出席和收看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

  这次新闻发布会聚焦科技创新,关键词是创新高地、创新生态、创新规划、创新项目。我们知道,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感悟中,在贯彻落实总书记寄予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中,省委以前瞻30年的战略思维,鲜明标定了河南现代化建设“两个确保”的战略目标,谋划实施“十大战略”。省委、省政府旨在通过实施一大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的重大举措,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育先机、开新局。在“十大战略”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在9月22日召开的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省委就此又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具体的部署。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是围绕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介绍河南“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相关政策举措。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霍金花女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刘炯天先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先生;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宋争辉先生;

  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向平女士;

  河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庆业先生。

  下面,请霍金花副省长作主发布。

霍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霍金花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下午好!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河南创新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河南作为全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依赖创新,必须蹄疾步稳、久久为功地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努力在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贡献河南力量。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聚焦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和胆识、以“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前瞻30年的格局和视野提出2035年把河南建成国家创新高地的远景目标,这是省委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位推动科技创新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下面,我将河南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大决策部署向大家做个简要介绍。

  一、发展思路上,坚持“两头抓”,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部署和对接,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营造创新活力迸发的一流创新生态。9月7日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两个确保”,即要“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其中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位居首位,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信心与决心!向全省释放出了省委省政府要下大力气狠抓创新的鲜明信号。现在全省上下对于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思想已经入局、认识已经高度统一,我们认为,河南完全有基础、有优势,也有信心实现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目标。刚刚在省科创委会议审议通过的两个文件《关于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工作方案》,为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拿出了规划图和路线图,下一步就是要引导好、组织好、调动好全社会各方力量,将规划图和路线图变为施工图。

  二、工作导向上,突出“起高峰、夯高原、补洼地”。战略目标上提出实现“五个突破”,即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实现突破、国家大科学装置实现突破、世界一流学科实现突破、重大前沿课题研究实现突破、重大原创性成果实现突破);聚焦“两个高效”,即创新主体高效联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推动“三个全覆盖”,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活动全覆盖、重点产业集群中试基地或产业技术研究院全覆盖。工作任务上,突出“七抓”,即抓创新平台,着力凸显战略性引领性;抓创新主体,着力扩总量强覆盖;抓创新项目,彰显“项目为王”理念;抓创新载体,突出功能性服务性;抓创新人才,突出高校、企业和平台需求;抓体制机制,突出系统性和协同性;抓创新布局,着力提升集中度显示度。

  三、工作重点上,发挥优势、攥紧拳头,全力培育重要战略科技力量。一是“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整合重组实验室体系。按照“强化储备、梯次推进、创建高峰”的工作思路,打造由省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组成,并冲击国家实验室的新实验室体系。谋划的10家省实验室中,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已先后挂牌运行,下个月黄河实验室将正式挂牌。二是以前瞻30年的眼光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做优做强省农科院。坚持前瞻谋划并采取超常规举措,支持省科学院布局基础研究学部,重塑研发体系、转化体系和服务体系,把省科学院建设成为我省汇聚高端人才、科研实力雄厚、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高能级平台和高端科技智库。支持省农科院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种业科技创新高地和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三是量身定制地支持“双一流”高校建设及争创。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持续支持、精准施策。培育高等学校“双一流”创建第二梯队,遴选确定了河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争创国家一流学科。注重高校科研创新与产业精准对接,“一校一院”地重组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重塑一批面向产业的学科专业,重构一批具有特色的创新载体,重建一批具有影响的高校品牌智库。

  四、生态培育上,拿出真招实招硬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生态如同阳光、空气和雨露,是科技创新赖以存续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要通过健全政策、保障经费、激活机制等途径,把创新生态这个系统工程建设好。省委专门研究了《关于汇聚一流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省的若干举措》,省科创委第一次会议又集中研究了《关于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等10个文件,满满的都是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干货。

  五、组织保障上,重塑科技创新领导体系,提高决策能力和服务水平。成立了省级科技创新委员会,楼阳生书记和王凯省长同时担任主任。省科创委作为省委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统一领导、汇集资源整合力量、塑造科技创新优势的重大制度安排,优化了我省科技创新的决策机制,为我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省科技厅正在围绕产业发展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进行重塑性改革,并将引入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科技专员或项目专员,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精准服务。我们还将强化创新生态的评估考核,探索开展创新生态建设综合评价,建立全省创新生态模型;大幅提高科技创新指标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评体系中的比重;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目标已明确、蓝图已绘就,下一步关键是抓好落实,创新办将严格按照省创新委第一次会议精神,落实好楼书记讲话要求,完善配套方案,树立以结果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全省一盘棋、一张图,聚力聚神聚焦,推动高地建设。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曾德亚

  谢谢霍省长!下面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记者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是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必然要求。请问河南在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方面有哪些着力点?谢谢。

陈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省科技创新办副主任 陈向平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也感谢你对河南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的决策部署,既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在推进国家创新高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强调协同推进,同时更注重结合当前的实际,来突出地解决难点、痛点和热点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先行发力。

  第一,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的专项行动。来强化成果导向,弱化头衔导向。

  第二,优化科研的组织模式。建立面向产业需求的科技项目的形成机制,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的科研攻关模式。以关键的核心共性技术、技术的综合集成、产业化技术专项为突破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金一体化科技研发体制。推行和优化揭榜挂帅、赛马制、首席科学家等各种科研组织方式。建立健全"需求众筹+全面揭榜+科学评审+里程碑管理+绩效评价"管理链条,形成政府部门、承担单位、专业机构三位一体的科研管理体系,加强科研项目中长期评价、后评价和成果回溯。比如我们今年按照这种模式已经启动了"揭榜挂帅",从目前情况来看效果良好,已经有113项,并且今年增加了由过去的单纯的技术攻关类又增加到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两大类,应该说影响很好。

  第三,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中试熟化。这一点既是我们河南的短板,也是下一步我们着力要抓的一个重点,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园区、高校院所建立一批集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试验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未来一个时期争取我们实现重点产业集群的全覆盖。

  第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这里面我想用这两个点:第一个点是现有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的覆盖,我们搞了一个专项的活动,几家联合,对全省的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专题的研究,专题的部署,专项推进,以引导现有的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活动,实现这“四个有”。同时引导支持和帮助规上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把这项活动纳入到“万人助万企”这个重要的抓手和平台当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里面另外一点,就是我们优化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评审的流程,通过优化,今年第一批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超出了去年全年总量的总和,应该说创新主体的活跃是最好的生态。

  第五,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专门出台了引豫一流人才的政策,刚才霍省长专门介绍了,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营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环境。完善联系服务专家制度,鼓励重点用人单位设立人才服务专员,等等一系列的举措。

  第六,重塑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我有深刻体会,刚刚到任科技厅工作,领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重塑我们的科技系统的整个体制机制。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高新领域发展的需要,对省科技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机制运转、职能发挥进行重塑性改革,为整个创新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构建从最初研发到产业化全程跟踪服务的河南特色的科研体制。

  谢谢!


新华社记者

  河南省委提出,把河南高等教育搞上去,首要任务是中原大地起高峰。请问,“十四五”期间,为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河南省委省政府将推出哪些支持措施?谢谢。

宋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 宋争辉

  首先,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您对河南高等教育的关心。

  河南高等教育规模大,但是大而不强。把高等教育搞上去,首要任务是中原大地起高峰。我们知道,2017年,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双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揭开了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进入“十四五”,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无论是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都迫切需要“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

  省委省政府把“双一流”建设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来抓。从战略全局看,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双一流”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从科技创新布局看,前天召开的省科创委第一次全会专题研究了“双一流”建设,审议通过了支持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实施高校“双一流”创建工程和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等四份文件,从资金、政策、人才、改革等方面,提出58条真招、硬招、实招,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强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从工作要求看,楼阳生书记、王凯省长多次到郑大、河大调研,对“双一流”建设作出具体部署,要求为两所学校“量身定制”支持政策,积极培育第二梯队,推动中原大地起高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进“双一流”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省委省政府强调要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战略举措谋划推动“双一流”建设。一方面,着力打造“双航母”。按照“量身定做、精准施策”的要求,为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分别制定了全方位支持意见,推动两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力争实现晋位升级。另一方面,全力培育“后备军”。实施“双一流”学科创建工程,按照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遴选河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作为“双一流”创建学科,力争新增1-2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实施提质增能、战略支撑、产业对接、团队引育、协同发展五项计划,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抓人才引育,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广开选人渠道,瞄准前沿领域,支持高校加大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潜力人才的引培力度。二是抓平台构筑,围绕全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整合、重塑、提升高校原有科研平台,加快布局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积极参与建设河南省实验室。三是抓学科建设,重点支持郑大、河大4个一流建设学科,提升学科发展优势;同时,加快11个一流创建学科的建设,实现率先突破,争取在国家“双一流”布局中抢占先机。四是抓创新能力,重点围绕“卡脖子”问题,着力破解学术瓶颈和技术难题,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可以领跑或并跑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勇于摘取皇冠上的明珠,持续提升高校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五是抓发展保障,将郑大、河大和“双一流”创建高校作为改革特区,制定专项方案,充分放权赋能。进一步发挥省“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的宏观指导作用,协调省直部门和省辖市加大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形成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合力。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中国教育报记者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请问郑州大学是如何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谢谢。

刘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刘炯天

  首先谢谢你的提问,我认为这是一个好问题,而且我今天很愿意回答你这个问题。所谓好问题就是,一流大学建设是国家创新高地的建设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愿意回答你这个问题要追溯到几年前我参加党的十九大,参加了教育专场媒体见面会,当时媒体的记者关注和提问的是“郑大如何进入双一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个序列”,坦率的讲,我当时不好去回答这个问题。但今天我愿意回答你的问题,一是这几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郑大的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取得了高度的认可;二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对未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进一步的建设充满信心。

  7月5日,楼阳生书记到郑大调研,提出郑大要前瞻30年,运用战略思维、战略谋划,推进郑州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8月17日省委深改委会议暨财经委第二次会议、9月22日省科技创新委的第一次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专门研究了郑大、河大的双一流建设的问题,通过了《郑州大学国家创新高地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2021年至2025年)》,简称“1451”方案

  “1”就是明确一个建设目标。我们要坚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原来既定的三步走、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五年以后,我们要实现学科水平、创新服务能力、综合办学实力与学校影响力的显著提升,这是省委省政府对郑大提出的明确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成为我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点,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人才汇聚、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4”是围绕一个目标,完成四项任务。首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推进研究型大学转型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三是推动人才汇聚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四是对标新型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的建设和体制机制的改革。

  “5”就是围绕这一个目标、四项任务,站位一流,推进五项建设,努力成就五大高地。

  一是建设我省的科学中心,形成一个基础研究的高地。大家知道,国家超算郑州中心是我国第七家,也是中西部第一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在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的基础上,已经很好地投入运行了,去年布局建设像中原之光、智能传感、关键金属与材料、极端材料以及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应该说是一批高端的、甚至国家级的平台和重大的装置,引领我们河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一个高地。

  二是布局建设现代制造的河南实验室,打造一个战略技术的高地。我们省两个万亿级企业,其中一个就是制造业的万亿级的产业。我们将依托河南材料与装备的制造业优势,借助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契机,重点在超级处理器的芯片、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智能制造、抗疲劳制造等方面推进技术乃至产品的突破。此外,郑大还将参与甚至主要参与,像嵩山实验室(一个信息技术的高地)、黄河实验室(一定意义上是工程科技和技术的高地)、种业实验室(一个农业、种业的高地)的建设,助推形成区域性的、同时也是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

  三是从前瞻30年形成优势的角度,布局生命科学的创新港,打造生命科学的新高地。因为郑大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河南又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省。我们要推进医学科学院的国际化师范学院的建设,这是一个充分开放的国际化的高端研究平台。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等的合作,推进试管、肿瘤、化学、预防与免疫治疗,亚组分新冠疫苗研制,抗病毒的一类新药以及合成生物学等重大的课题的布局和研发的突破。

  四是打造人文社科的高地。河南是人文的沃土,文化资源丰富。努力建设国家级、考古实验室和实验基地。聚焦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和民族认同,对接国家的重大文化工程,推进像龙门学、中华根系、古文字等国家工程重大项目,努力打造一个人文科学及考古学科的高地。

  五是形成开放和人才汇聚的一个高地。我们希望在更高的层面上推进开放,一方面是汇聚办学资源,一方面是汇聚人才,特别是高端的人才。坚持引育并用,以育为本,努力在国际化高端人才上寻求突破,努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青年师资团队,未来的发展中坚力量。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大学与创新高地,反过来,一流的创新高地必将能够助推一流人才的培养。

  最后一项“1”,是推动一揽子改革,即围绕创新高地建设,配套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大学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支持建设,一方面必须深化改革。我们涉及的改革主要包括像学科体系、师资结构、创新能力、研究型大学治理以及人才培养结构这五个方面,基于创新高地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来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增强内生动力,激发活力,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和创新生态,营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和软条件。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郑大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工作,奋力前行,努力推进一流建设,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借此机会,感谢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感谢全省人民的厚爱,特别感谢媒体朋友们,我就讲这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财政科技投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保障。请问河南将如何保障科技创新财政投入,有效保证科创资金的使用效率?谢谢。


赵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赵庆业

  感谢记者朋友对科技投入的关注。科技创新投入是支撑河南省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投资,是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十三五”期间,全省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规模由83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54亿元,年均增长25%,远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幅。继续增加科技投入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完善创新发展经费保障体系的紧迫任务。

  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更多的资金用到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上,努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一是力度加大、集中财力保重点。在河南,大幅增加科教投入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支出事项和“战略”投入重点,设立专项资金,大幅增加投入力度,全力保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大科技项目资金需求。以今年为例,在抗灾防疫双重压力下,财政部门克服财政困难,积极支持科技创新。7月份以来,仅省级财政已新增资金44.1亿元支持建设嵩山实验室、生物育种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重大科技项目。后续将按照“应保尽保”原则,根据实际项目需求,统筹省市资金共同加大投入,统筹存量和新增资金做好结构优化,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切实做好科技创新资金保障。

  二是多元机制、杠杆撬动扩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切实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国企、社会资金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拓宽创新经费来源渠道,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工作合力。比如近期,省财政设立了两支基金,即新设立总规模1500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基金、150亿元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支持保障科技企业和产业发展;联合省科技厅设立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引导企业高校院所等共同投入基础应用研究。希望社会各方积极关注财政引导政策,加大对河南创新投入力度,助力河南创新发展。

  三是强化管理、用好资金增绩效。为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保障工作机制,规范资金管理流程,切实提高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和使用效率,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科创资金保障办法》,已经省科技创新委第一次会议研究通过。《办法》注重突出两点:一是加强资金统一管理。按照“让资金跟着项目走,推动科研资金提质增效”的总要求,加快建立“统一决策、统筹分配、强化管理”的资金项目管理模式,按照“先谋事再排钱”的原则进行统一管理。二是深化经费管理改革。对省科技创新委研究确定的重大事项,财政部门实施资金预算管理流程再造,通过实行资金由财政国库到项目、到实施单位的“直通车”拨付管理模式,提高资金政策落实效率。同时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赋予科研人员在经费管理使用方面更大自主权,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率。

  下一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项目为王、树立结果导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努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方面提供坚强资金保障。谢谢大家!


河南日报记者

  目前我省正在优化实验室建设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请问对于当前河南来说,我们该如何完善实验室体系,争创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谢谢。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省科技创新办副主任 陈向平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省科技创新委第一次会议刚刚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实验室体系的建设方案,依据这个方案,我们在优化重组实验室体系方面,有一个这样的总体考虑。我想总结一下,可以叫“232”。就是两个面向,三类产业、两类资源。两个面向就是面向省内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重大科学问题;三类产业就是传统产业的高位嫁接、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的谋篇布局;两类资源,首要是整合省内的优势的科创资源,另外就是利用好省外的科创资源,目标就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河南梯队。这是我们的总体考虑。

  在具体措施上,可以用四组关键词来表达。就是在国家实验室层面,谋划争创是关键词。首先是锚定种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坚持开放视野,整合省内的优势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同时吸纳省内外的高校和龙头企业参与,来争创种业国家实验室,或者是嵩山实验室成为国家战略体系,或者一个基地,或者分支机构。从而实现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第二类针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词是提质增量。目前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我省总共有16家,进入首批重组的有9家。在这9家里面,我们进一步充实骨干研究力量,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力争在本次重组中,均能跻身入列。这叫现有的重组,同时我们也不能坐等,要在一些优势领域,依托省内优势力量,比如说在网络空间的先进防御、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药物化学、动物免疫学、极端材料、分子催化与能源转化、纳米光电材料等等,目前省内有一定基础并且有的还是优势学科这个基础上,来择优培育,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类省实验室,关键词是高标准建设。最近大家可能注意到,嵩山实验室的揭牌,神农种业实验室的揭牌,应该说是我省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体系力量方面迈出了扎实的、关键性的也是实质性的步伐。嵩山实验室主要是以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为重点,致力于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核心问题,从而辐射和带动河南的万亿级的信息产业的发展。神农种业实验室,昨天应该是刚刚揭牌运行,主要致力于解决种业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克种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突破性的农业生物品种,从而孵化种业上的龙头企业等。接下来,还要再揭牌黄河实验室,主要是锚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些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包括实施流域整体保护、系统治理、核心区创新示范等等,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目前我省两家已经揭牌,或即将揭牌的,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布局方式。在“十四五”期间,也打算创立十家,其他的也可以自上而下,还有一种可以自下而上,有优势的科研院所或者高校先行启动,从而来谋篇布局。第四类是针队省重点实验室,关键词是优化调整。这是一个规模稍微庞大一点的群体,通过考核评估,结合目前的学科建设和一些研究方向,还有企业运营状况,我们优化一批、重组一批、警告一级,同时也新建一批,从而达到整个河南省,整个实验室体系的建设,朝着一个良性轨道来发展,以确保河南省既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同时在这些普遍的研究重点上,也有新的突破。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 大象新闻记者

  9月23日,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成立。请问建设神农种业实验室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在运行机制上将有哪些创新?谢谢。


张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 张新友

  谢谢你对种业创新工作的重视,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种业是粮食安全的基石和源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工作,去年年底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种业发展工作做出了重要安排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种业的发展,多次在不同场合,就种业发展问题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要下力气把种业搞上去,打好种业“翻身仗”。这次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建设神农种业实验室。我们认为,这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实际行动,也是我省对接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打造种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部署,其目的很清楚,就是希望中国的田野里种上更多河南种子,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有更多河南粮食。所以说,神农种业实验室的启动建设意义重大,可以说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好种业翻身仗所展现的一种主动担当和作为。

  借这个机会,我把神农种业实验室的情况做一介绍。神农种业实验室总的站位是,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全球。具体功能定位包括五个方面:育种理论与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策源地,突破性品种的产出地,种业高端人才的聚集地,种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

  实验室的具体任务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建设一流的创新平台,二是凝聚一流的创新人才,三是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四是要解决种业重大科学问题,五是攻克种业关键核心技术,六是培育突破性重大新品种,是一个上中下游紧密结合,全链条塑造的实验室。实验室的发展总体目标,由近及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争创国家种业实验室,或者成为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成为国家种业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第三要打造全球种业科技创新高地。

  第二个问题关于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大家知道,体制机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活力资源,神农种业实验室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在不断总结现有种业创新体系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真正建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开放性、充满内生活力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也是省委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绝不能办成与现在的科研院所一样的科研机构。

  在实验室运行管理方面,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对标国家实验室,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实施“一体化布局,多主体协同,全球化揽才,大跨度开放,全链条重塑,高效率运行”。具体讲,在治理结构上,成立理事会、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在组织架构上,构建“一总部,两中心,多主体”的创新网络。所谓“一总部”指的是实验室总部,具体负责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和运行;“两中心”指的是首期启动的植物育种研究中心和畜禽育种研究中心,将来根据发展的需要,还可以适时扩充;“多主体”指的是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按需整合若干创新团队。这些创新团队不仅包括河南的优势科研团队,还包括国内的甚至国际的一些优势科研团队,都要加强协同。在运行机制上要大胆创新,一是按照 “锻长板、拓领域、攻难关”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凝练一流课题;二是建立以项目为牵引,以结果论英雄的人才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打造一流团队;三是创新经费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费“包干制”;四是强化协同创新,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组织方式;五是建立产业对接机制,深度融入种业产业发展,培育种业龙头企业。以上是我们关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初步想法,总体上说,体格机制创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它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技术创新。接下来,我们在实验室发展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探索。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神农实验室的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谢谢!  


曾德亚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感谢各位发布人!现场的记者朋友们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省政府新闻办公室联系,进行深入采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也是“最大增量”。围绕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一流创新链条、创新平台、创新制度等方面,正在完善和落实一大批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举措,就像刚才几位发布人所讲,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见到了初步的成效,应当说,河南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是清晰可见的,相信通过蹄疾步稳的推进,久久为功的努力,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希望广大媒体朋友们持续关注和支持河南的科技创新工作,以我们卓有成效的宣传报道,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河南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方面凝聚强大力量。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