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科学技术局对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1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6-30 浏览量:2155

新科复字〔2022〕12号                     签发人:李 亮

                                                         处理结果:A

新乡市科学技术局对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11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张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发挥'枢纽'区位优势助推郑新一体化发展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新乡市科技工作的关心,现就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2016年初,郑州、洛阳与新乡共同承担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一国家战略。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和重要实践,也是郑州、洛阳及新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新乡与郑州一河之隔、三桥相连、资源互补、守望相助。京广高铁不仅缩短了两市的距离,更拉近了两市人民的心。

与郑州一样,新乡也是一座崇尚创新的城市,目前,我市拥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1480家,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33家,各类省级研发中心62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542余家,技术交易合同认定登记额突破36.14亿元。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郑州相比,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发平台、机构建设及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引进培育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这张牌的重要指示,以先行先试为突破口,以探索经验为着力点,以示范引领为核心任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支撑全省创新高地建设,引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谋划载体,蓄积发展势能

积极对接郑州都市圈建设,规划打造郑新一体化特别合作区,与郑州市会商并签订《郑新产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吸引质量检验检测、教育装备、金融服务等一批专业化科技服务园区和总部基地成功落地。积极对接中原科技城和省科学院重建重振,规划布局平原科教城,签约、对接高校近10所,河南质量职业技术学院、新乡工商职业学院已落地开工建设,省人民医院北院区今年10月将建成开业,郑州外国语学校平原校区已经建成投用,近期河师大与中电科22所深度携手,将落地共建“两室一装置”(即中原数字技术重点实验室、深部地下多物理场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地下空间多物理场综合实验平台国家大科学装置),共建电波研究院,加速中电科研究生院电波技术学院与河师大物理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融合发展。积极对接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设“中原农谷”,加速神农种业实验室总部、作物加速育种共性平台、中国农科院科研生产基地建设,延津、平原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获批。高起点布局“一区、一城、一谷”,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引爆点和动力源,构建了集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今年元月新乡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二、搭建平台,壮大创新实力

建设基础平台,启动建设河南省区域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库、华大基因华中中心生物医学基因库,规划了地下空间多物理场综合实验平台国家大科学装置。布局研发平台,神农种业实验室总部落地平原示范区,获批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全国八大、河南唯一)、华兰公司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全国首家建在企业的),加快太行实验室、中原数字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深部地下多物理场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谋划布局。建设转化平台,先后争取7家省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全省46家),省生物医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初步建成。完善服务平台,河南省首个国家级的中国(新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省唯一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级)顺利获批,全面提升新乡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水平和保护效果。以高水平平台为支撑,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大量涌现,在科技抗疫方面,中电科22所的疫情联防联控智慧系统紧急驰援赞比亚,河师大一类创新药物阿兹夫定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三期临床中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主持完成三项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全省23个),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斩获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离子液体体系的介观结构、相行为及性能调控”项目完全由河师大独立完成。

三、培壮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

壮大科技企业群体,实施“普转科、小升高、高变强”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6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42家(均居全省第3位)。引领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3家(总数达1517家);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6家(均居全省第2位)。做大科技企业规模,深入实施百亿企业培育、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新航、卫华、心连心3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30家企业规模超10亿元;瑞丰新材、华兰疫苗、拓新生化等3家高企成功上市,全市主板上市企业达到7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8家(其中13家是高企)。

四、创新模式,加大科技投入

强化财政引领,2021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达到13.57亿元,同比增幅34.6%,是同期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增幅(7.1%)的4.9倍;近6年(2015年以来)年均增速27.4%,是同期财政支出增速(8.5%)的3.2倍,占一般财政支出比例从1.02%提升到2.68%。加强财政科技税式支出,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协同管理,2021年全市预计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3.05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12亿元。拓展金融信贷,出台实施了《新乡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激励办法》,为企业稳贷77亿元,全年新增贷款336亿元,创历史新高。强化股权融资,整合建立产业基金、创投基金10支,总规模117亿元,推进“登顶太行”上市计划,华兰疫苗IPO成就了全省2022年上市第一股,实现直接融资23.99亿元,构建了多方参与的投入机制。2021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有望达到2.29%(2020年为2.22%,居全省第三位)。

五、大胆改革,激发动力活力

在理念创新方面,强化市场意识,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成功组建资产规模超千亿的新乡国资集团、改组成立114亿资产规模的新乡农商行,完成意向授信2400亿元、落地授信120亿元,吸引国电投、中铁建、华润等央企来新乡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体制创新方面,在全省率先推动高新区实施“全员聘任制、绩效考核制、薪酬激励制”,连续三年(2018-2020年)发展量在省自创区考核评价中排名第一,相关做法经省委改革办肯定后在全省推广应用。在政策创新方面,先后出台两个“八条”,“自创区新八条”在高企壮大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关键环节发力,有效推动3家高企成功上市,数量是之前全市上市企业总和,培育省备案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0家,居全省第二位;“成果八条”聚焦“成果确认、协议用权、利益分配、股权代持、源头供给、重大转化、创新创业、容错机制”等成果转化全链条8个环节力求突破,引导高校院所、国有企业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现由“分粮”向“分田”转变,甫一出台就引起王晓东、林圣彩两位院士的关注,促进丁清杰博士创新成果在新转化。

下一步,新乡要按照国家、省总体要求,以前瞻30年的眼光,站位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打造郑州都市圈创新驱动发展标杆,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种业创新高地、豫北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全国最大的疫苗生产基地、省内重要的智能家电产业新高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验区、郑州国际陆港新集结中心,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节点,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