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平安建设+小院说事”:让群众唱好主角
湖北利川探索推进“平安建设+小院说事”治理模式,引导群众通过“小院说事”平台主动说事、集体议事、相互评事、协调理事,真正让群众从“观众”变成“主角”。
打造“就在身边”的说事阵地
一是把“说事点”设在“民居院落”。以农家小院、文明家庭等住户为主体,整合村(社区)综治中心等场所,每村(社区)打造2个以上“平安建设+小院说事”示范点,吸收乡贤能人担任“议事长”,在“说事示范点”悬挂标识牌,公示工作流程,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促进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同时,每月确定1天为“小院说事日”,村(居)民集中议事,把以往灌输式的“院坝会”,开成“个个都有发言权”的“小院说事会”。目前,全市共打造“小院说事”示范院落145个,设立“小院说事点”1200余个。
二是把“议事会”变成“现场办公”。针对群众参与度不深、积极性不高、融入面不广等问题,细化职责清单,做到能现场办理的即听即办。探索“小院说事”群众参与决策制度,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打破过去村(社区)干部“一锤定音”的局面,群众自主、自愿、自治得到充分体现。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小院说事”580场(次),化解急难愁盼问题871个,其中即听即办307个、村(社区)自办334个、乡镇和村(社区)联办230个,有效解决了一批遗留时间长、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三是把“调解桌”搬到“田间地头”。“平安建设+小院说事”聚焦农村(社区)常见的婚姻、家庭、情感、邻里关系、物业管理等矛盾纠纷,聊家长里短、侃土话乡音,求定纷止争、促平安和谐。针对提出的矛盾问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事发一线实地走访调查等,把田间地头当作调解室、石板树桩当成调解桌,组织当事人讲清来龙去脉,弄清问题事实和争议焦点,从情、理、法角度对矛盾双方进行耐心疏导调解,让矛盾纠纷在事发地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已通过“小院说事”化解矛盾纠纷1500余件。
优化“跟踪服务”的说事机制
一是组建“乡贤队伍”,保证服务温度。注重吸收群众基础好、热心公益事业等的同志参与到“平安建设+小院说事”工作中来担任“议事长”。充分发挥他们懂政策、懂法律、明事理、有威信的优势,既能调解矛盾纠纷,又能起到传帮带作用。
二是做实“说事闭环”,提升服务精度。确保“小院说事”提出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及时登记,群众有重要事项上报或寻求帮助时必到“说事点”收集信息,定期召开“说事会”时必到“说事点”指导并参与工作;做到政策上门讲、民意上门听、困难上门帮、政务上门办、吵架上门劝、风险上门防,能解决的现场解决,定期进行回访,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是创新“线上小院”,延伸服务深度。探索把“小院说事”搬到网上,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外出务工村(居)民较多的村组、院落,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线上小院”,打破时空限制,村干部和“议事长”第一时间将群众反馈的各种问题建议汇总,线上商议、线下解决,一些村民虽常年在外,也能通过“线上小院”看村里变化等,找到了归宿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比如,元堡乡元堡村“冉家院子”微信群,通过在线征集小区维修解决方案、线上筹集修路资金、线上表决停车场建设方案等方式,成功解决安置小区维修、集镇停车难等问题9个。目前,全市34个“线上小院”平台收集“群众订单”350个,涉及环境整治、社会治安、法律咨询等服务事项20余项,办结订单273个。
提升“平安和美”的说事效能
“小院说事”方式在“说”,关键在“做”。今年以来,领办民生实事38件,全市通过“小院说事”,解决“发展要事、民生实事、问题难事”3295件。这种模式精准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忧,真正在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发现矛盾问题、解决实际困难,变“你和我”为“我们”,从“要我做”到“一起做”,以“小切口”做“大文章”。(刘翰林)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