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发展 建设出彩河南——《关于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解读(二)
一、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吸引国内外一流大学在示范区合作建设分校或重大科教平台,在建设用地、建设资金等方面优先予以保障。
支持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在示范区设立或共建分支机构、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市、高新区财政根据投入的额度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补。
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参与欧盟“地平线2020”等多边科技合作计划,合作建设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给予资助。
支持优势企业通过海外技术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对成功并购的给予一定补助。
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科技园区、先进适用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和科技成果产业基地,对建立园区、基地的给予一定奖补。
打造国家级科技合作活动品牌,对中国郑州国际创新创业大会、中国洛阳创意设计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等重大活动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解读1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我省科教资源相对薄弱,高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较少,各类创新资源缺乏,推动创新发展,关起门仅靠我们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科技开放合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最大限度用好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带来的技术、人才流动性增强的机遇,积极开展与发达国家、先进地区的技术合作,促进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加快向我省转移,获取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培育创新队伍,提升创新水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二、加快技术转移转化
支持示范区技术转移转化重大平台建设
建设以“互联网+”技术信息、交易、转让、融资、孵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加快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和运行,郑洛新三市可优先在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设立分支机构,省市专项资金在项目建设上予以支持。在中心运行上,给予连续3年的运营补贴和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吸引高水平研发平台和技术转移机构等入驻;稳定运行后,可按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技术交易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
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支持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发展,推进中国科学院高端科技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
对促成省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成果和专利技术在示范区转移转化的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按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中实际技术交易额的2%给予补贴,同一技术转移机构每年补助金额最高100万元。
制定促进技术转移转化的具体办法
鼓励企业引进省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在示范区转移转化,财政采取后补助的方式,对引进转化省(境)外先进技术和成果以及合作开发的项目,按技术成果实际交易额的10%对技术承接单位给予补助,最高可达100万元。
争创区域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解读2
通过技术转移转化,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过去我省科技创新项目不少,也有一些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市场前景较好的技术成果,但由于缺乏良好的技术转移转化机制,不少都停留在样品和展品阶段,有些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要强化技术转移转化的政策激励,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与市场对接平台和技术交易市场,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推动更多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和人才向我省转移,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我省转化。
三、加强军民创新融合
探索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搭建国防科技工业成果信息与推广转化平台,研究设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投资基金,完善军民创新规划、项目、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打通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渠道。
支持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创新机构发挥示范作用,联合军事院校、军工科研院所建设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园。
加强省政府与央属军工集团战略合作,争取国家重大军工项目布局。
支持洛阳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快郑州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基地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政策先行先试。
解读3
通过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和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省作为军工大省,要充分重视和支持中央驻豫科研院所和军工科研单位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要加快完善军民创新规划、项目、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打通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渠道,支持部队院校、军工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可见光通信、北斗导航等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推动军民两用产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