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超千家企业“抢着要人”科技副总为啥这么“香”

发布时间:2024-09-13 浏览量:2254

近日,河南省科技厅发布关于2024年度河南省“科技副总”岗位发布和组织申报的通知,让“科技副总”再次吸引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方目光。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从河南省科技厅获悉,首批共有1000多家企业申报“科技副总”。

什么是“科技副总”?他们的工资谁来支付?“科技副总”为何如此受欢迎?未来,这些副总们将如何为重点产业企业赋能?

1000多家企业提出申请

近日,河南省科技厅发布了关于2024年度河南省“科技副总”岗位发布和组织申报的通知。本次“科技副总”的“遴选”迅速吸引了行业内的关注。

据河南省科技厅科技企业与现代服务业处相关负责人透露,首批提出申请的企业共有1000多家。经初步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也有900多家。这当中,有需求但没有意向人选的企业共330家,其他企业则已经有了意向人选。

据悉,河南巨人起重机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银丰塑料有限公司、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鹤壁中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在330家企业当中。由老国企改制而来的三门峡豫西机床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当获悉公司已进入“科技副总”申报大名单,三门峡豫西机床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礼很是期待,“改制以后,我们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一直是靠企业内部的技术力量在支撑。如果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科技副总’作为外援,有新鲜的血液和研发思路进来,对我们的发展也会更有帮助”。

河南省科技厅科技企业与现代服务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会从服务企业的角度出发,帮企业对接相关人选,“但最终是否聘请‘科技副总’,主动权在企业手里”。

有名有实,“科技副总”吸引力满满

所谓“科技副总”,是指从高校、科研院所选聘高层次科技人才到企业任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技术副总等职务,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更好为企业服务、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张礼看来,“科技副总”之所以吸引这么多企业,是因为企业对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次有迫切需求。“高校、科研院所搞理论、做研究的能力,要远远高于企业。而企业对生产工艺的了解、实践能力、实际操作水平,又高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两者的碰撞,应该算是科学家和企业家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实践,如果有好的环境和土壤,一定能够生根发芽。”

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角度来看,科研成果走不出实验室、落不到生产线、变不成现实生产力的情况也确实存在。也因此,他们中的不少人也希望能成为“科技副总”,亲身参与市场的“摸爬滚打”,为企业创新把脉,为成果转化助力,真正发挥自身所长。

吸引他们的,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河南为“科技副总”提供的“有名有实”的支持。

今年6月发布的《河南省“科技副总”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明确,入选的“科技副总”,可一次性获得省财政资金给予的5万元补助;服务期内,“科技副总”在原单位的人事关系、工资待遇应保持不变,确保与在岗人员同等享有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权利;对考核优秀的“科技副总”实行绿色通道制度,申报下一年度省级科技攻关项目不受所在单位名额限制。

此外,据了解,“科技副总”的兼职薪酬由其本人和企业、派出单位三方协商确定。

因地制宜,政策独具特色

“行动计划充分借鉴了江苏、云南、湖北等省份相关工作经验,进行了消化吸收再创新。”河南省科技厅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河南的“科技副总”相关政策,有四个显著特色。

首先,河南的激励引导措施更全。河南版“科技副总”政策让派出单位、“科技副总”本人、企业三方共同收益,以此来充分调度三方积极性。比如,派出单位可以大幅提升横向合作经费;“科技副总”可以获取省级科技计划立项支持并获得5万元的财政经费;企业可以柔性引进人才来协助其制定创新发展规划,解决技术难题,推动成果转化落地等。

其次,河南的支持政策手段更实。“科技副总”任职期间与企业签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合同并经过技术合同登记的,企业可申报技术转移奖补,按技术合同实际到账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最高补助企业100万元。而“科技副总”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

此外,政策在产业领域的覆盖面上更为广泛。河南聚焦“7+28+N”产业群链,计划在三年内选派约3000名“科技副总”。这样的规模不仅覆盖了更广的产业领域,也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

同时,河南的“科技副总”政策在需求对接与遴选上也显得更为精准。与部分省份的直接申报制不同,河南采取了先向企业征集岗位和技术难题需求,再进行汇总梳理并发布岗位,让人才和企业进行双向对接洽谈,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虽然步骤稍多,但这样的做法无疑确保了对接的精准性,让“科技副总”能够真正发挥出对企业科技的引领作用。(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丁亚菲 郭丁然)

( 来源:《河南商报》2024年09月13日 第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