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关键点”

发布时间:2024-07-05 浏览量:1237

我省近年来坚持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之首,加快构建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科学院、省实验室等为引领的创新平台体系,形成了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核心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河南发展实现了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我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以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深度赋能和切换赛道,以产业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应用载体和广阔需求,两者互促共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加强先进实用科技供给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和核心引擎。推动两者融合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基础共性技术、重大关键技术、颠覆性技术和未来前沿技术的供给能力,为切入“新赛道”、形成新产业、催生新模式,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或者在新领域“换道领跑”提供关键动能。对我省来说,就是要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机遇,紧紧围绕“7+28+N”产业链群,加快形成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供给和推广目录。

  一是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攻关。聚焦现代育种、生命健康、基因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网络安全、前沿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密切关注国内外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建立持续稳定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凝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促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速涌现。二是持续增强制造业先进技术供给。聚焦我省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轻纺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突破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等“五基”短板,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三是持续研发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加强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大规模储能、碳捕集与封存、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新一代光伏等绿色技术,为我省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新”“向绿”跃升。在这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中,积极利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智能制造技术,通过加装“数字引擎”,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加快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升级。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研发和投入主体,又是科技成果的使用和受益主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离不开一大批科技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的支撑。因此,以企业为核心,加快构建科技和产业之间互融互通的桥梁纽带至关重要。

  一是发挥企业产学研主导作用。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出题人、主答题人和阅卷人的地位,聚焦“7+28+N”产业链群,定期发布“关键技术”“急需技术”“卡脖子技术”等需求目录,支持企业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一流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多形式合作关系,全面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逐步形成行业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推进技术创新的新机制。二是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加快推动企业总部研究院、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等高层次研发机构建设,尽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深度参与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科技项目的“揭榜挂帅”“赛马制”,构建以科技领军企业牵头主导、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和产业贯通联合体。三是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新型产业生态。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发挥技术领先优势和行业地位优势,不断迭代升级产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构建开放式应用场景;支持“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发挥在细分领域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参与到领军企业或龙头企业的创新链和供应链中,推动深度融通创新,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科技、产业“两张皮”现象一直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仍面临转化渠道不畅、转化动力不足、转化机制不健全等痛点、堵点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就是要将科技创新成果真正运用到产业发展当中,推动其顺利产业化,形成现实生产力。

  一是打通科技成果从高校院所到企业的转化通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校(院)企联合攻关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深入企业、车间了解技术痛点、到市场前沿了解技术需求,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变成新产品、形成新产业。二是发展高水平科技服务市场。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离不开科技市场和科技服务业的中介作用。高质量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推动与“两城一谷”、高校院所联动发展,培育一批高水平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流动高效的技术要素市场。适时组建河南技术交易所,成为全国技术交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快构建集产业基金、信贷保险、天使投资、融资担保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长期、投硬科技,服务牵引高质量科技成果孵化落地。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一体部署,凸显三者协同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我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需要统筹各方资源,夯实教育育才基础,增强产业人才创新能力,汇聚科创复合型人才,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

  一是贯通产科教人才培养协作机制。紧跟国家战略方向、产业转型导向、市场需求取向,打造更多高峰学科,将教育成果和人才价值融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当中,再以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反向牵引教育和人才工作。二是完善科创复合型人才引育机制。支持郑洛新自创区发挥产业、科技和高校资源集中优势,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人才和产业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自由流通的体制机制,打通科技体系与产业体系的人才交流通道,培养更多既懂前沿科技和技术潮流,又懂产业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科技城、河南自贸试验区及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建设海外人才特区,吸引国际科创复合型人才汇聚,打造国际科学城、国际科技创新城和国际人才城。三是构建科技人才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机制。在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以及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中,要统筹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和人才发展,形成“抓创新和人才不离开产业,抓产业不脱离创新和人才”的新格局。(作者  高亚宾

(来源:《河南日报》2024年07月05日 第 08 版: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