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省实验室缘何成为“科研尖兵”(走进省实验室看新质生产力)
从0到20,在不到3年时间内,我省省实验室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令人瞩目。值得一提的是,从2021年7月我省成立第一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开始,到今年2月底蓝天实验室等4家省实验室揭牌,省实验室体系建设布局落子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都会在现场见证。
省实验室建设缘何得到如此重视?有何独特地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又将发挥何种作用?4月7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科技厅、省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为何在省实验室建设上频频发力?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引入一个概念——国家实验室。据了解,国家实验室是国家最高规格的实验室,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代表了国家相关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堪称“国之重器”。建设省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了冲刺国家实验室。
“省实验室是近年来各省市为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对标国家实验室,集聚当地优势创新资源,高标准高规格建设的高端创新平台。”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建设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资料显示,2017年,浙江、广东两省率先启动省实验室建设;2020年以来,江苏、四川、河南、湖北等地陆续掀起建设热潮。
各省缘何不约而同布局这一新赛道?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报告认为,布局建设省实验室,既是地方层面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的主动探索,也是地方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突围的迫切需要。在国际科技环境复杂多变和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迭代嬗变双重背景下,区域竞争已不再表现为争夺某一龙头企业落户或是重大项目落地,而是向创新链前端的基础研究竞争延伸,通过取得重大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成果构筑先发优势。为此,省实验室既是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的前沿阵地,也是各省抢占区域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在省实验室建设热潮中,河南快马加鞭,省实验室定位明确,就是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和我省各类创新基地的“先锋队”。
我省实验室建设有何特点?
厚积薄发,近3年来,20家省实验室先后揭牌,跑出了建设省实验室的“加速度”。“但是,我省省实验室体系建设绝非简单堆数量,而是要前瞻30年,整合全省优势产业和创新资源,成为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的体制改革试验田和先导发展核心极。”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强调。
聚焦“高地起高峰”,我省省实验室建设在抢占区域科技竞争制高点方面强势出击——
构建一流创新平台,夯实创新基础。嵩山实验室作为全省首家揭牌成立的省实验室,坚持“顶天立地”,前瞻部署面向未来和世界科技前沿重要领域的战略性技术研发,争做工程科学理论的引领者、技术创新的开拓者;神农种业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创建国家战略体系的基地或分支机构。
引育一流创新人才,汇聚创新之源。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先进机制和郑州大学教研相长的叠加优势,探索构建高端科研人才引育模式;平原实验室探索新型人才队伍配置模式,已组建创新药物研发、核苷类药物研发等9个核心研发团队,实验室主任常俊标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厚植一流创新生态,激发动力活力。神农种业实验室坚持任务牵引、问题导向、科学评价、动态调整的项目管理原则,形成“自下而上”课题生成机制和“自上而下”任务委托模式;龙门实验室聚焦研发、运营、服务三大核心功能,加快构建“管委会+产业研究院+运营企业”运行模式。
如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省实验室体系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方面发挥何种作用?用一句话来回答,省实验室是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研尖兵”。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是补齐我省科技创新系统能力短板、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一环,已成为未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现实中一个个案例足以证明这个观点:
“我们联合中硅高科、洛阳麦斯克等企业开展先进硅基电子功能材料项目技术攻关,开发了高效精馏提纯用新型填料结构与净化技术,纯度可达到4N以上,显著提高了精馏产品品质;突破集成电路用电子级多晶硅材料提纯关键核心技术,整体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龙门实验室副主任马明星介绍,通过挖掘行业需求凝练一流课题,实验室联合企业共同攻关,助力国产芯片制造早日实现自主可控。
“去年7月,我们注册成立了河南普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作为实验室推动成果转化的平台。8月底,实验室首个产品转化落地,与河南牧翔集团达成H9N2亚型流感-鸡新城疫二联蛋白质疫苗合作转让协议,转让金额3000万元。”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负责人介绍,该实验室注重科研与产业深度结合,正在积极探索项目成果转化新路径……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是创新,关键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建设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正充分发挥省实验室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聚焦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重点产业链,努力产出更多变革性、迭代性、颠覆性技术,为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破冰抢滩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本报记者 李英华 尹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