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如何创新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发布时间:2023-10-25 浏览量:72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指出“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在挑大梁、担重任中脱颖而出,“北斗团队”“嫦娥团队”“天问团队”“神舟团队”等多支青年人才队伍,平均年龄都在30—40岁之间。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要想在科技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就要创新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把握青年科技人才的新特征新需求

创新激励机制,需要把握青年科技人才的新特征新需求。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跨越,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环境更加优越、成长空间更加广阔,青年科技人才也呈现出诸多新特征新需求。青年科技人才大部分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学习和科研能力,个人综合素养更高,有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能力的意愿。他们大都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80后、90后、00后青年科技群体注重自我意志表达,重视研究氛围,更倾向相对舒适、独立的工作环境,更注重自我指导和管理,既有较高的物质需求,又有强烈的实现自身价值和赢得社会尊重的意愿。青年科技人才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他们在与互联网的相互塑造中成长,运用新工具促进创新的能力更强,更青睐于促进交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新时代的青年科技人才在成长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之治”,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在追求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更重视把个人追求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

制约青年科技人才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尚不够健全,仍然存在担纲机会少、成长通道窄、科研时间缺、资源获取难、生活压力大等问题,成为制约青年科技人才“获机会、挑大梁、当主角、担重任”的重要因素。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全面历练,获得担纲机会偏少,难以牵头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制约着青年科技人才创造力的发展与发挥。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晋升通道与“论文、帽子、职称、学历、奖项”的“五唯”息息相关,在一定年龄如果没有获得相应头衔,就很难进入下一等级,成长通道受阻,使得风险大、周期长的基础领域成为研究“荒漠区”“无人区”。青年科技人才尚处于科研“爬坡期”“攻坚期”,在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帽子”竞争上投入过多精力,占用必要科研投入时间,影响科研成果的有效产出和高效转化。调查显示,国内青年科技人才需将大量时间用于非科研的行政性事务,平均每天用于科研时间不到7小时。青年科技人才资历浅、成果少,在与资深科研人员同台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难以获得重点科技计划支持和先进科研设备支撑,无法有效整合资源,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开展重点创新项目研究,导致青年人才创新动力不足。青年科技人才在薪酬待遇、住房生活、子女入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实际困难。《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指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年收入低于45岁以上的科技工作者,超1/3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经济收入是自身压力的主要来源。

创新青年科技人才激励“五大”机制

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新青年科技人才激励“五大”机制,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键举措,是“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的应然之举。

一是探索使命引领机制。创新“人才+重大工程/任务”激励模式,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机会和资源;依托重点科技项目基地,探索科技人才使命担当教育新模式,增强科技攻关的志气、骨气、底气;探索在重大任务中历练人才的容错机制,在挑大梁、当主角中坚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使青年科技人才在贡献国家、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中,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

二是优化资源分配机制。结合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将各类人才培养、引进、支持计划适度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提供青年科技人才财务金融与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全社会积极推动青年科技人才事业的发展;根据不同领域特点,分配资金、项目等创新资源,有针对性地对青年科技人才予以支持。

三是健全科研评价机制。弱化“帽子”、论文、专利等定量指标,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健全不同领域科研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完善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国家战略安全等方面贡献的评价;提供高级职称评审的“直通车”平台,对有突出贡献、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实行破格提拔制,在人事体制上进一步打破年龄、地位、等级的框架。

四是强化培养发展机制。设立青年人才海外交流专项基金,鼓励青年人才参加国际会议、受邀讲学和参与研究等;鼓励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青年科研主体合作交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活力;调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跨领域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机制,坚持在科研、生产和管理实践中培育和发现人才。

五是完善物质保障机制。重视满足青年科技人才安家立业的保障性需求,注重实施住房、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等供给型政策,通过提供公租房、创新券、住房补贴等形式,优先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住房、家庭生活等问题;完善发展性激励,设立多部门、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才支持和奖励政策,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青年科技人才薪酬福利待遇,体现关键岗位和个人贡献的价值,增加知识价值的分配权重。(杨君琳)

(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10月25日 A6版: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