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以科技创新之笔答好高质量发展之问 ——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新调研指示精神报道之二
全市有22个创新产品成为市场单项冠军或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三;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矮抗58”“新麦26”等小麦新品种、国产新冠特效药“阿兹夫定”来自新乡;
测量珠峰“身高”的探测雷达、为全球导航的北斗三号“收官之星”、探索宇宙太空的火箭等,均有我市科技的贡献;......
省委、省政府旗帜鲜明地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十大战略”之首,中原大地,创新潮涌。素以创新闻名的新乡,自是当仁不让、勇挑大梁。
7月5日至6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再次莅临我市调研指导工作,其中一项重点工作便是科技创新。
“这是肯定、是鼓励,更是期许!”市科技局局长李亮表示,在新期间,楼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问得细、谈得深,指导的具体、要求的明确,特别是针对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工作,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将牢记楼书记嘱托,在谋求更新更高的发展道路上,充分发挥驻新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契机,以科技创新之笔答好高质量发展之问,不断书写新的科技篇章。
加快布局高能级创新载体
让创新资源“济济一堂”
7月10日,河南省实验室“朋友圈”再扩大,集中迎来第四、第五批新成员。我市平原实验室作为第四批科技硬核力量之一,省委书记楼阳生为其揭牌。“新乡创新”又多了一张金质名片。
抢占科技制高点,呼唤着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涌现。盛夏时节,挥汗如雨。同日,在黄河对岸,走进位于平原示范区的科技创新港,建设者们无惧高温“烤”验,各项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伴随着平原实验室的揭牌,“两室一院一装置”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投用,这里将成为一个崭新的创新起点、科技摇篮。
“责任在肩,使命光荣!”平原实验室主任常俊标表示,重塑实验室体系是省委、省政府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而作出的战略部署。平原实验室已纳入河南省实验室建设体系,并成功获批建设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新乡市学科类全国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下一步,将聚焦生物与新医药领域前沿科学问题,突破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药物研发高地。
与此同时,一盘大棋正在牧野大地布局。我市深入实施创新平台锻造工程,以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引领,以河南省实验室筹建为牵引,以省市重点实验室为支撑,探索构建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带动实验室体系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1600余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总量居全省第二位,中试基地居全省第三位。
今年4月,省政府批复同意平原示范区建设中原农谷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是我市获批的首家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市农科院院长徐鹏亮表示,省委书记楼阳生对科技赋能中原农谷建设寄予厚望,市农科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质强筋小麦学科优势,在中原农谷争创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将中原农谷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种业基地贡献力量。
坚持“高校即实验室、城市即孵化器、企业即创新场”的发展理念,位于红旗区的全省首批“智慧岛”已成气候,拥有营业收入超亿元的行业骨干企业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4家。
如果说科技创新平台是优质创新资源的聚集地,那么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无疑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一环。我市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实施科技创新企业倍增计划为重要抓手,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梯次成长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709家、1210家,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位。持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组建创新联合体2家(居全省第二位)、省市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25家;全市研发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到79.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位;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4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第二位。
加快贯通“政产学研用”链条让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揭榜挂帅’,即‘科技悬赏制’,通俗点讲就是,谁有本事谁干,谁能完成任务谁揭榜,旨在推动政府、驻新高校与企业形成协同创新体系,联合攻克我市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李亮向记者介绍说。
2020年,我市依托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启动实施“揭榜挂帅”项目。3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行业领军企业开展科技合作,成功引进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单位人才智力资源,促成“揭榜挂帅”项目13项,项目金额合计4.52亿元。
新飞制冷器具是“揭榜挂帅”的受益者,该公司总经理吕剑表示,他们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基于逆布雷顿制冷技术的深冷冰箱技术开发”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成功研发出了全球首台-86°C民用空气制冷低温冰箱样机,无负荷最低制冷温度可达-102°C,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空白。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支持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在新转化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新八条”),引导高校院所、国有企业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现由“分粮”向“分田”转变。得益于此,“新八条”出台一年来,驻新高校院所转化科技成果270余项,金额达到16578万元,其中新乡医学院王天云科研团队的成果转化金额达到上亿元,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90多亿元。积极培育技术经纪人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目前新增技术经纪人209名,2022年新增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家,总数突破20家。
加快创新型人才引育
让创新引擎“活力迸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我市调研期间,很是牵挂人才问题。
凭借一个国产化品种的薄皮沙瓤大西红柿赢得国人挑剔味蕾的水木孟电负责人王晓庆是我市返乡创业、反哺家乡的杰出代表。“楼书记这么重视人才,特别是河南籍人才,我非常感动。作为一名清华背景的科技农业公司创始人,我将发挥自身的人脉优势,把更多的先进技术和清华资源带回家乡,带动家乡的发展。”王晓庆说。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驻新高校资源、人才、平台优势,以创新的举措、开放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全方位引育经济发展亟需的“高精尖缺”人才。
努力为留新人才打造“第二故乡”,我市既有“硬政策”,又有“软环境”。我市先后出台《新乡市“1+13”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措施汇编》《新乡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为全市人才工作谋划了顶层设计和长远布局。规划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筹建新乡青年人才驿站,从人才认定、子女入学(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走在了全省前列。
对于我市紧缺急需、又不能全职来新的“顶尖”“拔尖”等高层次人才,我市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健全完善更为灵活的创新型人才引进机制,做到上引下用、政引企用、外引内用,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据统计,仅今年以来,我市就引进各类人才3.1779万人,其中,顶尖人才5人、领军人才10人、青年人才116人、博士239人、硕士1216人、本科1.6298万人、紧缺急需人才1.3895万人,为推动全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既要引才聚才,更要育才用才。高校院所是技术和人才的集聚地,只有通过校地合作提升人才集聚能级,才能打开高质量发展的通道。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人员挂职交流即是重要合作内容之一。红旗区与河南胜华电缆、河南工学院共建电缆产业学院,与芯睿电子、新乡学院共建芯片产业学院,增强重点领域成果转化、研发生产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平原示范区与河南科技学院筹建现代研究型农学院,在发挥作物育种等学科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中原农谷教育功能,培养储备一批留得住、干得好的高层次人才。
“备受鼓舞、信心更足、干劲更大。”李亮表示,向“新”而行,常创常“新”,“新新”向荣,下一步,我市将坚定不移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以更加精彩的新乡创新故事为全省大局增光添彩。(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