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重塑“科教企”新优势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市委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报告
新乡市拥有高校(校区)12所,在校大学生23万余人,在河南省仅次于郑州市;驻有国家级科研院所4家、各类研发平台1480家、科技人员13万余人;培育了27家大型企业、709家高新技术企业、1908家“规上企业”,创新能力居全省第三位。
如何将丰厚的科、教、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在新高校资源、人才、平台优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原农谷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开展校地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和路径,实现共赢发展。2022年,全市经济增速首次跑出全省第一的好成绩。
1.构建“校院地”合作新模式 点燃经济发展“助推器”
凭借得天独厚的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新乡市以“构建新型校院地合作体系,实现产教融合、共生共荣”为理念,成立由“一地、六校、四所”组成的新乡人才战略联盟,加强“校院地”三方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项目共建。以“招才引智大会”和“高博会”两大平台撬动更多豫商豫才回归开展创新创业,连续5届招才引智大会签约各类人才28880人。其中,博士272人,硕士2497人,本科及其他22748人,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与新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共建校企产业学院。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共建专业化人才培养学院,不断壮大科研和应用型人才队伍。红旗区与河南胜华电缆、河南工学院共建电缆产业学院,与芯睿电子、新乡学院共建芯片产业学院,增强重点领域成果转化、研发生产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平原示范区与河南科技学院筹建现代研究型农学院,在发挥作物育种等学科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中原农谷”教育功能,培养储备一批留得住、干得好的高层次人才。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联合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组建智慧生物医药行业学院、光明眼科学院、康复医学院、口腔技术学院4个产业学院,培养支撑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组建校企合作组织。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中原经济区智能制造产教联盟”“河南省智能控制技术产教融合专业联盟”“河南省自动化技术技工教育集团”“新乡市数控技术产教联盟”“新乡市职教集团”“新乡市文旅产业产教联盟”等,先后与河南科隆集团、河南心连心集团、河南精工绿色建筑科技园、天丰集团等领先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横向科研项目,共同培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目前,正在培育“河南省数控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和河南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产教融合专业联盟”。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牵头组建“河南基层卫生人才医教协同发展联盟”“中原基层康复专科联盟”,先后参与承办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基层康复行、中原基层康复发展论坛等活动,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人才进修、指导、会诊义诊、专家讲座、远程诊疗等服务,有力促进院校与行业企业资源整合和交流合作,加大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推动校地共建共融。长垣市以豫菜振兴为引领,充分发挥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在高技能人才储备和培养方面的优势,共同谋划建设烹饪小镇,在菜品研发、烹饪文化研究、烹饪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承办“河南烹饪名师、大师”认定及“药食同源植物康养化利用暨烹饪作品展示会”;举办毕业生“双选会”,吸引包括万豪国际、希尔顿、浙江开元等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在内的180余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实习岗位8000余个,进一步提升了长垣“厨师之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有力促进了美食之都建设。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高技能人才5万余名。目前,烹饪类及其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近5000人。近年来,向国家级、省级会议后勤服务任务输送人才200余人,有效推动了长垣创建世界美食之都、建设高质量产业集群,扛稳扛牢“厨师之乡”品牌。
2.共建高能级科创新载体 汇聚创新资源“稳定器”
新乡市汇聚创新资源,与高校院所、创新企业等共建共享高能级科创新载体,着力构建“高校即实验室、城市即孵化器、企业即创新场”的创
新发展格局。
——全力打造中原农谷。新乡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原农谷建设的各项部署,坚持把中原农谷建设作为助力河南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的目标任务,全力把中原农谷打造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一期已全部建成;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开始筹建;神农种业实验室正式入驻并全面开展科研工作;中原农谷核心区已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7家。
——谋篇布局科技创新港。紧密结合郑州都市圈、中原农谷建设,大力实施平原科教城项目,着力把平原科教城打造成为中原科技城副城区和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高地。与省部共建高校——河南师范大学联合共建科技创新港,项目总规模约3300亩,总投资约40亿元。目前,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港奠基已完成,项目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科学布局“两室一院一装置”,即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原实验室、电波研究院和半导体离子束大科学装置,助力河南师范大学“双一流”创建,着力打造省科学院重建重振的支撑点、中原科技城建设的“助推器”。目前,平原实验室已成功纳入河南省实验室体系,聚焦生物与新医药领域前沿科学问题,突破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药物研发高地;全力支持河南师范大学整合创新资源,成功获批建设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市学科类全国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率先建设新乡“智慧岛”。依托红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全力建设新乡“智慧岛”,坚持“高校即实验室、城市即孵化器、企业即创新场”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6所本科院校创新资源优势,搭建“四级孵化”“九链联动”运营体系,打造校地合作项目多维度、多领域、多渠道的服务载体。引进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双一流”院校资源,在红旗区打造“一体为核、两翼带动、三区连片、九团驱动、N点协同”的“智慧岛”,成为全省首批15个“智慧岛”之一,拥有营业收入超亿元的行业骨干企业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4家。
3.打通“政产学研用”全链条 推进成果转化“加速器”
深入贯彻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持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出台支持高校院所与龙头企业共建共享意见以及“新8条”政策,通过建立覆盖研发、孵化、中试、成果转化等全流程的服务共享平台,构建起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彻底打通“政产学研用”全链条。
——联合打造新型研发机构。联合河南师范大学按照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建设标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有、共赢发展”的原则,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依托河南省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打造河南电池研究院,已获批建设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新能源电池中试基地、河南省首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等,助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0项。目前已申请专利130余项、授权65项。
——构建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政府、在新高校与企业形成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开展联合研发和“揭榜挂帅”。河南师范大学与长垣市、获嘉县、凤泉区等开展战略合作,设立科研合作专项基金3000万元;与卫华、驼人、科隆、拓新等“规上企业”签订技术攻关委托项目20余项,其中与新乡拓新药业合作攻克核苷生产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工学院与新乡市政府及相关企业共建新乡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与合作企业共建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与河南矿山起重等60余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向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40余项。河南科技学院先后与红旗区、高新区、辉县市、长垣市、华兰生物、卫华集团等签订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在作物育种、生物制药、新材料开发等领域联合开展技术研发。近3年来,获批立项市科技专项20余项,其中,市重大科技专项8项。
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制定出台《支持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在新转化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引导高校院所、国有企业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现由“分粮”向“分田”转变;建立新乡市成果转化“白名单”,已征集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等10家试点单位科技成果65项,实现转移转化12项,另有15项正积极推进转化;积极培育技术经纪人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目前,新增技术经纪人209名;2022年,新增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3.77亿元,增幅49%。
4.完善人才引育留新政策 甘当创新创业“服务器”
新乡市不断完善人才引育留新政策,制定出台“1+13”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持续优化升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用数字化技术重塑人才服务模式,让广大人才“少跑腿”,尽享网络一体化服务。
——集聚引才“强磁场”。坚持“系统升级、全面优化、集成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梳理出台《新乡市“1+13”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措施汇编》,为青年人才提供全链条、全过程、多维度共10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从平台建设、项目启动、创业场地、购房租房、生活补贴等方面给予各种资金支持。先后吸引高校毕业生6万余人在新乡创新创业。2022年以来,共引进高端人才12人,博士528人,硕士1859人,本科21375人。
——升级引才“关键环”。新乡市优化升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用数字化技术重塑人才服务模式,让广大人才“少跑腿”,尽享网络一体化服务。成立人才集团,建设千亩高端人才社区。聚焦解决青年人才来新乡“第一步”短期住宿问题,新乡市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布局和创新创业需求,配套建设一批“青年人才驿站”,对拟到该市就业或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一次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和综合服务。目前,已在各县(市、区)筹建“青年人才驿站”35个、可用床位近3000张。
激活留才“新动能”。长垣市实施“智汇蒲城”行动,瞄准长垣籍400余名在外博士,建立“1+N”联系网络,促进人才快速返乡创业,目前已梳理和吸引有返乡合作意向博士63人。辉县市、卫辉市、新乡县等地围绕中原农谷建设,已号召以苏小萌、周在萌、齐立波、马文昌等一大批爱农村、懂农业、善经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成为“新农人”。例如,29岁的苏小萌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回乡创立辉县市峪河镇苏萌专业种植合作社,不断引进、推广和繁育优质小麦、玉米品种,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设备和新技术,开展高效设施农业的示范种植。
未来,新乡市将持续发挥驻新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锻平台、强主体、优生态,不断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通过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放眼高端引人才,提升素质育人才,真情实意留人才,搭建舞台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现代化新乡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