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2023中关村论坛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2023年中关村论坛即将开幕,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先生、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先生与大家见面,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现在,我们先请吴部长介绍情况。
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2023年论坛定于5月25日到30日在北京举行。我首先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大家知道,中关村是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十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并成功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逐步成长为全球研发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把中关村论坛打造成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关村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13届。作为我国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创新的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国际交往窗口,为推动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家知道,当前全球环境复杂多变,多重危机交汇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更加需要全球共同携手,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本次中关村论坛年度主题确定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由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八家单位共同主办,围绕着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将设置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以及配套活动6大板块,将举办150余场活动。在论坛期间,也将发布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研成果和权威性研究报告,举办科技服务创新发展专场会、新型实体企业论坛,以及科学家关于硬科普讲座等一系列配套活动。
各位朋友,距离2023年中关村论坛开幕还有10天,我们期待与各界嘉宾相聚北京,深入交流,增进共识,共同为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凝聚智慧,共同为推进全球经济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陈文俊:
谢谢吴朝晖副部长。下面,我们请于英杰副市长介绍情况。
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衷心感谢大家给予中关村论坛的关心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本届论坛主要安排和筹办情况。
刚才吴朝晖副部长讲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地方,就是今年论坛的主会场所在地——中关村展示中心。十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积极探索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路径。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践行科技向善理念,将2023中关村论坛办成推动全球开放创新、合作共享的科技盛会。
一、主要安排
本届论坛围绕“开放合作·共享未来”年度主题,共举办150场活动,主要安排包括:
(一)重要活动。5月25日晚,举办论坛开幕式,拟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驻华使节、国际科技组织负责人、知名科学家和企业家代表出席。5月26日上午,举行全体会议,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嘉宾将发表主旨演讲,共话创新发展。
(二)平行论坛。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清洁能源等前沿领域,以及数据治理、女性科技创新、数字体育等热点议题,举办55场平行论坛。
(三)展览展示。设置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等六个展区,总面积2.7万平方米,集中展示区块链、高端制造、基因与细胞治疗等领域前沿科技成果。
(四)技术交易。举办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等26场活动,进一步构建全球技术交易生态网络。
(五)成果发布。一批原创前沿科技成果、权威研究报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政策举措等将在论坛发布。
(六)前沿大赛。将举办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个团队参赛,数量创历史新高。
此外,还将举办投资北京全球峰会和2023中国科幻大会等活动。
二、筹办情况
在筹办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突出中关村论坛国家级、前沿性、国际化等特点。
一是彰显国家级平台功能。论坛新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3家主办单位。平行论坛中,由国家部委牵头或参与主办的有25场,占比达到45%。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等机构也将主办多场精彩纷呈的活动。
二是紧扣科技发展前沿。论坛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学、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探讨科技创新趋势,展示最新成果,开展项目路演,发现和挖掘一批颠覆性技术,打造引领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三是深化国际开放合作。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将出席,近200家外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机构参与,包括17位诺奖级嘉宾在内的近120位顶尖专家将发表高水平主旨演讲。其中,外籍演讲嘉宾占比超四成。
各位媒体朋友,再过10天,2023中关村论坛就要开幕了,期待与新老朋友相聚北京中关村,共议科技发展,共话美好未来!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陈文俊:
谢谢。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2013年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集体学习,走进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请问,十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下一步有何新的举措?谢谢。
吴朝晖: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壮大,科技赋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推动引领现代化发展成为重要力量。
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在回顾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同时,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的显著增强。
一是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在全球创新版图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从科技投入和强度来看,据统计,我国全社会R&D投入从2012年的1万亿元到2022年的3万亿元,增加了3倍。从投入强度来看,从2012年的1.9%到去年的2.6%。另外,从科研人员总量和质量看,我国从2012年的325万人年到2022年超过600万人年,规模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同时,这几年我国人才结构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从科研人员包括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规模、数量和质量看,据统计,前千分之一的中国科学家发表的热点文章数在全球占比突破40%,高被引文章数已超过1/4,这也表明了我国在前沿科技方面,在知识创新方面已经成为全球的重大力量,不仅是主要的贡献者,也是解决目前全球一些共性科技问题的推动者。
二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据统计,从技术交易额看,技术交易是很重要的指标,是科技服务经济的重要指标。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2年的600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8万亿元,规模相当大。另外,这十年我们产生了一些重大科研成果,比如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家很熟悉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催生和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传统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其他行业的转型升级。举例来说,像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不仅催生了智能手机行业,催生了智能家电行业,也催生了远程医疗行业等新业态,同时也促进了传统制造业的提升转型。我国高质量发展能力、科技能力显著提升。
三是科技服务于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能力显著增强。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一个维度是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据统计,农业科技贡献率从十年前的53%提高到2022年的62%,增加了9个百分点,基本上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大家看到,农业科技问题对乡村振兴、脱贫致富贡献很大。据统计,十年来我国在农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科技创新成绩,数万项的科技产品和农业产品,为农业领域的特色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句话叫,“凡是脱贫致富,必有科技要素”。另外一个维度,科技服务人民健康能力也显著增加。科技不仅推动了智慧医疗发展,互联网医院使得医疗资源的均衡性得到提高,同时科技使新药创制得到了很好发展。大家也看到了,这几年来,我国一大批关于抗癌的原创药在国内上市,中国癌症的五年存活率从原来的30%提高到现在的40%,这也是非常可观的指标。同时,在这次抗疫中,科技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是科技支撑赋能区域发展,创新高地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北京、上海、粤港澳三个国际科创中心,这几年在很多指标上都有大幅度提升。举一个例子,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有六个主要的城市创新中心的指标都实现了翻番,其中有一些指标翻了两番,还有两个指标翻了三番,比如新增的高新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北京这几年的指标基本上增加了八倍到九倍。同时我们也看到,上海、粤港澳这几个地区创新高地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
从总结十年的科技发展来看,有四个显著增强,这四个显著增强以及科技实力的聚集,为下一个阶段我们国家迈向创新型国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继续坚持“四个面向”,二是要构建起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体系,三是要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通过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提升国家创新效能。总之,通过推进科技强国的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加速实现。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中国妇女报记者:
会议板块是今年论坛的重头戏,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年论坛会有哪些特色亮点?谢谢。
于英杰: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你的提问。今年论坛会议板块包括开幕式、全体会议、平行论坛等多场活动,其中开幕式和全体会议,刚才我介绍了,邀请了多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众多知名科学家、企业家,他们将在中关村碰撞思想、交流智慧、分享经验、共商合作。55场平行论坛主要有三个特点,我给大家做个介绍。
一是探讨前沿话题,聚焦工程创新、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共促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比如,全球工程创新论坛邀请了多国工程院院长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参会,共议人类重大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再比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论坛聚焦探讨脑机接口前沿科学问题,共绘技术与产业创新蓝图。
二是聚焦科技热点。围绕创业孵化、科技向善等话题,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比如,全球标杆孵化器论坛将邀请国内外专业孵化机构、知名行业专家、企业高管作主题分享,推动创新创业积极融入国际发展新格局。再比如,全球青年科技创业论坛将集中探讨青年科技创业者群体所想、所念、所需,促进技术集成创新,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值得一提的是,2023中关村论坛还首次设立女性平行论坛——“科技女性创新论坛”,通过精心设计“星空倡议”“揭榜挂帅”等环节,展现前沿科技“她力量”。
三是推动共治共享。本届论坛既有思想理念的交流碰撞,又有技术产品的直观体验;既有重大成果的首次发布,又有重大项目的签约落地,目的是让公众通过与高水平科学家、企业家零距离交流,充分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一方面,通过举办数据安全治理与发展论坛、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雄安智能城市论坛等,为全球科技治理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等国际组织及机构主办或参与主办的13场平行论坛,深化各国科技治理交流。还有全球数字体育产业论坛、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人工智能开放生态建设论坛等,促进行业开放共享。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
刚才介绍2023年中关村论坛汇集了当前最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今年论坛的展览板块有哪些令人期待的展览内容呢?
于英杰:
谢谢你的提问。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是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往年,今年展览的板块又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参展数量多。今年一共有650多家参展单位,其中西门子、默沙东等外资企业和机构120余家,中国商飞、中国建材等央企70余家,小米、京东方等科技领军企业30余家,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20余家,还有天津、安徽、湖南、广东等30个省区市参展。
二是创新成色足。以展览聚焦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集中展示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全球最新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包括诸多首发首展项目,长安链、量子计算云平台、开源芯片、类脑计算芯片等全球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也将集体亮相。
三是互动体验好。今年的展览力争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展的同时,每看一个单元就能了解一个领域,熟悉一个产业。比如,在机器人展区,既展示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也有应用于各行业领域的多功能机器人进行展览。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展区,可以与车辆充分互动,体验未来出行新模式。再比如,我们设置了元宇宙展区,通过VR、AR、无线动捕、实物模型等体验方式进行互动,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我们强化科技办展理念,引入全息投影、数字导引等技术手段,相信能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沿科技的体验盛宴,也欢迎媒体朋友届时前来观展。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中共二十大提出要扩大国际交流合作,这次论坛的主题也是“开放合作 共享未来”。请问,在这方面目前有什么进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谢谢。
吴朝晖: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要求。十年来,全球科技进步巨大,取决于全球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部坚持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换句话说,就是积极围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推动科技创新。这些进展,可以归纳成三个方面的“持续工作”。
第一个持续,就是持续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目前,我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这些双边合作协议旨在推进双方科技合作以及一些全球共性议题,比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清洁能源利用等议题的合作,取得了很好进展。这是这十年来一直坚持做的事,接下来还要继续做。
第二个持续,就是持续支持高水平、跨国科技合作。主要体现在支持科学家、科学家团队、科学家机构跨国进行合作,我国已经试点成立了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鼓励包括我国在内的科学家和其他国家围绕全球共性问题展开的研究,共同推出研究成果。同时,支持科学家作为重要的参与方来参与或者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主要是两个层面:一是积极参加。我们作为重要成员参加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体现了国家担当。二是主动发起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比如说,我们已经在推动深时数字地球这项工作上取得了很好进展。
第三个持续,就是持续参与全球创新治理。通过设立围绕一些全球共性问题,设立全球性科技议题,团结全球科学家开展合作。比如说,我们围绕双碳、气候变化发起了绿色电力未来使命。同时,这些议题包括科技减贫、科技创新创业,以及遥感服务世界各国的科技治理,贡献了我们的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本届中关村论坛,一个重要的主题或者说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在国际化问题上,中关村论坛有四大特色。从目前论坛设置看,国际化特色、国际化元素都有进一步的加持和增加。一是增加了对国际科技组织的邀请力度。刚才于英杰副市长也介绍了,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将参会并举办13场平行论坛。二是增加了国际企业和机构数量。据不完全统计,有120余家参会,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前沿技术。三是增加国际知名政要、产学研知名人士的参与力度。中关村论坛是个国际性论坛,主办方是希望通过把中关村论坛打造成一个国际性的科技交流峰会,一个能够宣讲重大政策的平台,一个高端人才汇聚交流的平台,也能成为一些重要成果展示的平台和一些前沿思想碰撞的平台。所以,我们要在国际化上、全球视野上下功夫。同时,我们也希望科技部会同北京市,联同其他的6个主办方和参与方一起,通过论坛向世界传递出这样的一些信息。
第一,中国科技合作开放的大门只能越开越大。第二,共同推进科技向善、科技向上,为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力量。第三,我们愿意跟世界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的力量、中国智慧。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
多年来北京始终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都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在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方面还有哪些创新举措?谢谢。
于英杰: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想从五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特别是中关村十年来的科技创新进展。
一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据我们统计,2022年北京市的研发投入经费占比在6.5%以上,这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其中,基础研究占1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8件,居全国第一,是2012年的6.5倍。高被引科学家339人次,是2014年的5.5倍。
二是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壮大。在京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达到了80家,在全国排在第一位。另外,北京进一步发挥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建设了7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另外,围绕量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建立了8家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推进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9个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已经进入了建设和运行并重阶段。另外,积极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了10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三是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2022年,每天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293家,大家可以算一下,不到5分钟就诞生一家科技型企业,这是2012年的3.8倍。独角兽企业102家,居全球第三,是2015年首次统计时的2.6倍。开通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证“直通车”,留学归国及外籍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2%。
四是科技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北京培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8.4%,数字经济占比提升到了41.6%。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的总收入8.7万亿元,占到全国国家高新区的1/6,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复合增长13.3%,年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4244家,是2012年的2.2倍,其中年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也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已有11家。
五是开放合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达到9500多家,2014年以来,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过了2200亿元。坚持辐射带动全国,中关村与全国26个省区市的77个地区(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外省市区设立分支机构达到9万家,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300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中关村企业2022年出口总额达到了3202.3亿元,是2012年的1.9倍。
刚才您还问到下一步如何加快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打造全球领先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世界高水平人才高地。二是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三是营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创新合作生态,通过这些举措,建设产业高度集聚、开放创新活跃、机制高效有力、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创新园区。谢谢!
陈文俊:
最后两个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请问,科技部在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将推出哪些重大举措?谢谢。
吴朝晖:
谢谢你的提问。大家知道,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创新高地建设和布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明确表述。这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国际科创中心。就北京而言,总书记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数了一下,大概18次,对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一直以来,科技部和北京市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刚才于英杰副市长全面介绍了北京这几年的进步。近期,科技部会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12个部门单位,就进一步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提出了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这个工作方案已经发布了,含金量比较高,我简单作个介绍。
这个工作方案一共包括22项主要任务,从6个方面进行部署,包括如何做强做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如何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如何推进科技开放合作等。我们比较这个工作方案和以前的改革方案,大概有三个方面的“突出强调”:
一是突出强调北京科创中心原创科技策源能力的提升。大家知道,一流世界科技中心的比拼,不仅比拼产业,更要比拼科技策源能力,所以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是现在重要的载体,通过实施北京基础研究的领先行动计划等举措,围绕原创性、引领性技术进行战略攻关,推进有组织创新,特别要形成北京原有的科研体系跟现在多学科、跨领域的创新网络。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特点。
二是突出强调如何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大家知道,中关村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起到改革引领作用。下一阶段,科创中心的构建仍然要推进改革创新,通过实施中关村世界领先园区建设方案,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推进改革。一是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二是推进包括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在内的综合性改革。三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发展”联动体系。通过这三项改革,综合推动实现中关村园区走在前列。
三是突出强调教育科技人才联动布局。工作方案中,这个体现得比较多。大家知道,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专门强调的。方案也提出了如何继续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计划,将继续为外籍人才提供便利政策,推动战略性科技人才汇聚。通过改革,提升高层次拔尖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从而把北京打造成高层次人才高地。当然,方案中也特别提到了,要把中关村论坛打造成一个国际性的全球峰会。
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相关部委,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刚才记者也提到了,创新高地是党的二十大的战略布局,我们希望能够加快形成各具特色、梯次联动的国际科创中心和区域科创中心组成的高峰和高原,迭代我国下一阶段区域创新高地的布局格局,其目的就是要在未来全球创新版图重塑过程中,把握先机、扎实工作,把包括北京在内的国际科创中心打造成未来主要的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很多企业和科研团队非常关注科技成果转化,请问国家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哪些工作?成效如何?2023中关村论坛设置了技术交易板块,有哪些重要的活动和特色亮点?谢谢。
吴朝晖:
这个问题我先回答一下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由于英杰副市长回答。谢谢你的提问。
大家知道,成果转化很重要,它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它是推动科技产业和金融良性循环当中的关键环节,缺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和金融就连不起来。第二,它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离开了成果转化,科技和经济很难连在一起。第三,它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特别重大。
十年来,科技部高度重视这件事,推动成果转化。工作布局主要围绕一个主题,这个主题的关键部分就是如何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上,通过改革创新,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其束缚,释放其潜力。一个主线就是产学研结合。现在的提法是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前的提法是产学研结合,现在更多的提法是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所以要提高成果转化,必须打通其链条,形成体系。科技部一直围绕这个主题主线,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和政策,持续系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其目的就是要提升成果转化的水平和能力。
从这几年来看,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大家作介绍,有“三个加快”:
第一,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科技成果的转化政策很重要,这些政策现在主要聚焦在三个“权”的卡点上,即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最近推进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三项改革最为重要:一是科技成果转化赋权试点改革,就是说这个权赋给谁、怎么赋,很重要。二是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科技成果评价改革是个导向,评价科技成果不是用发论文,不是高高挂起,关键是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价值。三是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试点,这个具有中国特色。我们大量的国立科研机构和国立大学的发明是职务发明,职务发明的改革是比较重大的改革。以这三项改革为核心,推动系列的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现在看起来,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对去年和前年的一些数据进行测算,去年的数据表明,3000多家科研机构和大学完成了1500余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大家一除,每个单位近5000万元,也是不小的数据。这项数据表明,2022年的数据比2021年的增加了20%多。表明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加快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家知道,要推进高水平成果转化,一是要提升企业端的成果吸纳能力和转化能力。如果它能力不行,那就转化不了。二是要继续打通依托企业或者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体系,使得成果转化更直接、更高效。我们通过去年技术市场的交易数据看,企业完成80%多的技术吸附,这是个很好的趋势。
第三,加快构建和形成高标准的技术要素市场。大家知道,成果的转化必须纳入到市场交易,这是最直接的。科技部联动相关部委,去年推出了建立高标准技术要素市场的专项规划,指导“十四五”的工作。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上开展这项工作:一是推动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现在看起来还有一些成果留在了单位,所以可以鼓励单位成立技术转移办公室,一个区域当中成立技术转移中心,推动更多成果转化入市。二是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形成更多、更大范围的市场交易,服务新发展格局。三是通过布局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区以及技术转移机构,并联通技术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等,使得高标准建设技术要素市场成为可能。
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党中央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特别是继续推进如下两项工作:一是要推进一系列成果转化政策能够落地,产生效益。关键一点,要支持与地方科技创新联动。二是要建设高水平国家级的技术转移体系,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贡献。
我就先回答这么多。
于英杰: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第二部分。刚才吴朝晖副部长讲到了,技术交易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2023中关村论坛在技术交易板块将举办26场活动,共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个科技成果、创新项目寻求合作。这些活动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激发创新源头活力。将举办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参与,集中发布一批中外高校重大科技成果技术交易项目,举办5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推出120余项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家科技创新成果。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举办技术经理人大会,发起成立“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汇聚一批具有影响力和行业公认的技术经理人,发布《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构建技术交易生态。论坛将举办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重点国别技术交易类活动等,发布《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2022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发起《大企业生态合作与协同创新倡议》,推出“十大最具影响力新技术新产品”和“十大国际技术创新转移项目”。
通过今年丰富的各类活动,将力争打造“全球买、全球卖”的技术交易盛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高地。
我就补充介绍这些。谢谢!
陈文俊:
刚才吴朝晖副部长、于英杰副市长介绍了很多相关信息,让我们对中关村论坛有了更高的期待。谢谢两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