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科技创新添活力 赋能发展增动力 ——写在海南践行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五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3-04-13 浏览量:750

我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新一代船载北斗终端、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培育的沙漠瓜子……4月12日,海口西海岸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人潮如织,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海南馆里,一件件充满“科技范”的展品,让观展者纷纷为海南“陆海空”新兴产业点赞。

南海之滨,千帆竞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号奋楫逐浪。随着崖州湾实验室挂牌运行,“深海勇士”号成功布设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中国空间站系列重大发射任务顺利完成,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开工,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落地,海南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的重要参与者。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揭开了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篇章。在“4·13”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海南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为科技力量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描绘出了清晰路径。

5年来,海南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引领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在南繁、深海和航天领域,着力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加快布局“陆海空”3大未来产业。如今,海南科技创新动能澎湃,为自贸港的未来蓄势加力,注入活水。

南繁硅谷雏形已显

稻田美、瓜果香、客商如约来……4月4日,在三亚市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举行的“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田间展示会,一批“新鲜出炉”的创新育种成果集中亮相。

“南繁为育种技术交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了国家种业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位来自河南的种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感叹,“许多产品很有特色,很有科技含量,值得推动成果转化发展产业。”

2018年4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时强调,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在“4·13”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要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支持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5年来,海南在打造国家南繁硅谷种业创新高地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高标准实施《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持续提升南繁基地服务保障水平,26.8万亩南繁用地全部用途管制,科研人员在陵水、乐东配套服务区可实现拎包入住;高标准规划建设三亚南繁科技城,“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种子集团、隆平高科、大北农和德国科沃施、荷兰科因等外资涉农企业共900多家齐聚海南,业务类型覆盖育繁推等产业链各环节。

在科学研究方面,于2022年挂牌运行的崖州湾实验室,让育种联合攻关成为现实,国家南繁作物表型鉴定、耐盐碱水稻创新中心等平台相继建成,一批批“揭榜挂帅”项目相继启动。

深海赛道加速布局

4月伊始,海南涉海“新赛道”增添两个实力“底座”:海南省海洋立体观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相继挂牌运作。与此同时,南海传来好消息:中国海油“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完成远程遥控生产改造与调试工作,成为世界首个具备远程遥控生产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向全面建成超深水智能气田迈出关键一步。

在“4·13”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海科技创新的工作部署意蕴深远:发展海洋科技,加强深海科学技术研究,推进“智慧海洋”建设,把海南打造成海洋强省。

5年来,海南出台了《海南深海科技城建设方案(2020—2035年)》《海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印发实施《海南省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将打造深海科技创新高地作为主要任务。通过省级科技计划优化改革,2022年起设立“陆海空”科技专项,稳定支持深海领域科技项目,支撑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此外,海南积极引进浙江大学等涉海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并推动中科院深海所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突破1万米,创下了中国载人深潜的纪录。

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2019年底挂牌运行,此后更名为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海南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围绕“小核心、大网络”深海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中心与国内各行业优势力量组建系列联合实验室,目前已推进深海虚拟现实联合实验室、深海力学联合实验室、深海照明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深海光学探测联合实验室等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形成了具有海南特色海岛辐射模式。

商业航天未来可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指出:“国家支持海南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

依托我国第四大航天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优势,海南加快推进“文昌全域发展航天城”,加快培育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产业同构,探索发展“航天+”产业。

“文昌国际航天城2020年‘诞生’,2021年学会了‘爬’,2022年开始‘走’,2023年起,航天城将进入‘跑’和‘飞’的阶段。”以狂飙之势,文昌国际航天城(以下简称航天城)的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2年6月,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完成组建。当年7月,我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在海南文昌开工建设。

一批火箭、卫星、数据产业链头部企业和院所的项目也纷纷落地航天城,其中,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已于今年初获得教育部批准同意筹备建设,力争于第三季度开始过渡性办学招生并开工建设航天城校区。

与国家航天局合作,设立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成立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设立西北工业大学文昌卫星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一批创新型研发机构也陆续启动运作,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航天主题公园规划发展总体策划暨概念性规划已完成。我们将以航天主题公园为核心,其他若干个主题乐园为支点,形成集航天、椰林、文化、滨海、岛屿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旅游聚集区,形成‘众星拱辰、链动文昌’的世界顶级航天海岸。”航天城管理局负责人说。

(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04月13日 第01版: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