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守护科技伦理就是守护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3-04-07 浏览量:847

李思辉

4月4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对《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意见的公告,提出建立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的清单制度,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部分前沿探索在清单之列。该公告一经发出,引发科技界人士关注。

科技伦理问题与科学技术发展相伴相生。从多莉羊到“深蓝”战胜国际象棋棋手卡斯帕罗夫,从转基因、纳米技术等新兴科技异军突起,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的无孔不入,从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等颠覆性的未来科技呼之欲出,到ChatGPT对人类生产方式可能造成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科学设想可以天马行空、漫无边际,但科技创新行为绝不能信马由缰、为所欲为。

很多人对科技探索任性妄为的严重后果的最初认知,往往来源于科幻电影。比如在知名影片《侏罗纪公园》里,一名商人痴心于恐龙基因编辑,企图使恐龙复活,建造主题公园。不料复活后的恐龙开始袭击游客,造成伤亡……如果我们对基因编辑、克隆技术等不严格规范、善加利用,谁能保证不会出现“不计后果研发利用新技术的蠢人”?科幻作品有时候可能是现实的前瞻。例如电影《机械姬》引发的关于“如何防止人工智能利用人类弱点与人类为敌”的思考,今天看来,绝非毫无根据。

据比利时媒体报道,近日,一名当地妇女声称,她的丈夫在与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聊了6周后自杀身亡。日前,1000多名人工智能专家联名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暂停开发比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至少6个月,称其“对社会和人类构成潜在风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就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发表声明。不久前在武汉举行的一个大数据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也直言:“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虽然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多大风险仍然是学界探索的课题,也有很多专家对此持乐观的看法,但是给予充分关注、适当提高警惕不是坏事。

我国高度重视科技伦理问题。此次有关部门公开征求对《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的意见,是落实指导意见、避免风险、应对挑战、完善制度、引导科技向善的重要举措,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对于科技伦理审查,社会上也有一些议论。有人认为守护科技伦理、划定底线,会影响科技创新的效率,扼杀科技创新的活力,实则不然。如果有的科技人员毫无责任底线、毫无道德界限、毫无敬畏之心,损害国家和人类社会利益,那就不是创新创造,反而是破坏。造成危害后再叫停,对科研机构和企业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更大。

由此而论,列出清单、明确底线,引导科学家在法律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尽情施展、勇攀高峰、开展负责任的创新,不仅不是对“创新效率”的阻滞,反而是对“创新效率”的呵护。

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但是在国家利益和人类安全面前,一位负责任的科学家往往需要保持必要的谦抑,并牢记那句箴言——“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3-04-07 第1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