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全国人大代表、市长魏建平—— 以中原农谷的高质量建设为中原更加出彩增光添彩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海玲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必须先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代表团提交全团建议,恳请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和中原农谷建设等。作为河南代表团的一员,全国人大代表、市长魏建平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在新乡市布局建设中原农谷,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新乡的信任和期望,我们将不负众望、勇于担当、高标推进,以中原农谷的高质量建设为中原更加出彩增光添彩。
魏建平表示,建设中原农谷,新乡市具有独特优势:一是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新乡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地处黄淮海平原的核心区和“南北分界过渡带”,全年无霜期220天,日照时间2300个小时,是我国南北物种交叉种植和繁育的最佳试验场所。独特的区位和气候,形成了极具生态价值的天然粮仓,孕育了“中国第一麦”“中国第一米”等全国农业品牌,“延津小麦”品牌价值超100亿元。全市高标准农田58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2%,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2022年,新乡市粮食总产达47.85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夏粮亩产(485.1公斤、增长0.5%)和总产(28.25亿公斤、增长0.55%)增幅均居河南省第1位,延津县冬小麦千亩方单产达到907.12公斤,刷新全国记录。二是农业科技支撑有力。新乡市涉农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中国农科院万亩试验基地、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48家、院士工作站7家,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区、国家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具备较强的农业科技创新基础,小麦、水稻、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育种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矮抗5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多的小麦品种;“新麦26”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是农业产业基础厚实。聚集了先正达、杜邦先锋、拜耳、中农发、牧原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种业巨头,茅台、中粮、正大、首农、鲁花、五得利、克明、百威等农业龙头企业在新乡建有生产基地或原料基地。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0家,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441亿元,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魏建平表示,自中原农谷重大战略启动实施以来,我市按照“国际视野、国家标准、省级战略”要求,以前瞻30年的眼光,高标准编制了中原农谷总体规划和核心区建设规划,明确了“一核三区”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深度挖掘优异种质资源。重点攻克一批育种关键核心技术,建立高效、定向、精准、可预测的设计育种体系。利用光谱学、图像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农业生物重要性状精准测定技术,实现对种质资源的深度评价。目前,河南大学农学院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牧原集团育种测定中心等平台载体落户中原农谷。二是着力提升种业原始创新能力。积极对接全国、全省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加速集聚科创资源,中原农谷核心区已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7个、中试基地10个、高校科研单位7家,神农种业实验室已搬迁入驻并全面开展科研工作,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一期)、先正达集团夏玉米研发中心建成启用,中农发国家级小麦繁种基地、九州圣农生物蛋白制剂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正在实施,华智生物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牧原集团育种测定中心等21个项目成功签约。三是开展产学研体制机制创新。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以种业企业为服务对象,初步建立了平台共享、人才集聚、协同创新等机制,着力推动产学研资源的有效整合。
“河南代表全团建议恳请将神农种业实验室融入国家种业实验室体系,将中原农谷纳入国家种业自立自强战略布局。这对新乡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我们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把中原农谷建设成为国家级、国际化的农业科技创新高地。”魏建平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