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持续培育壮大新动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13 浏览量:1787

□李剑力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并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随后,省政府印发《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提出90条政策措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培育壮大新动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我省要聚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这一关键点,多措并举、整体推进,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河南是经济大省、教育大省、人才大省,但还不是创新强省、经济强省,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还比较弱,锚定“两个确保”,必须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这个“第一战略”,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开辟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河南科技创新虽然有了坚实基础,但基础研究比较薄弱,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较低,要攻克科技创新领域的一道道“娄山关”“腊子口”,必须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此,河南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整合重点领域优势创新力量培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如通过“交钥匙工程”引入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名校名所的高端创新资源,合作共建我省先进技术科研院所;加快完善省实验室体系,深入推进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融合发展,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创建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一体化构建省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全链条,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全面提升创新平台体系整体效能。

优化创新人才供给

河南高水平大学不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相对缺乏。当前最为紧迫和重要的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重点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使命,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学科建设和知识技术储备,从源头上提升支持创新的人才供给能力。一方面,要持续优化高校学院、学科、专业布局,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加强“第二梯队”建设,推进“三个调整优化”,加快职业教育结构优化。另一方面,要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对高端顶尖人才实行“直通车”“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制度等,提升人才服务标准化水平,如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青年人才倍增行动和博士后招引培育“双提”行动等,加强市场化引才,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尽快形成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是市场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要策源地。只有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才能增强工业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催生新市场和新需求。与发达地区相比,目前河南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在数量规模、市场竞争力、企业创新力、产业支撑力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对此,一要进一步完善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开展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潜在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遴选评价,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库,明确培育路径和方向,围绕企业稳定发展、提升创新能力进行重点扶持。二要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进一步明确科技型骨干企业的主导地位,加强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支持,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发挥能动作用,融通创新链产业链,全面提升创新链产业链水平。三要以企业为主导,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发挥企业产学研主导作用,以企业为核心构建科技和产业之间互融互通的桥梁纽带,支持企业牵头新设立一批创新联合体,如筹建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平原实验室和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至关重要,只有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因此,我省要积极推动重点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新设立一批省产业研究院和省中试基地,高质量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一要发挥郑洛新自创区“头雁效应”,增强各地高新区“温床效应”。充分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产业、平台、人才、环境等优势,推动科创资源高效集聚,加快标准化智慧岛复制推广,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特区”,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二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充分发挥中原科创基金、自创区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自创区双创基金等科创类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优化“科技贷”业务,引导股权投资向天使投资及科研成果转化延伸,提高创业企业孵化成功率和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三要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高质量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改革以往以数量为导向的专利奖励机制,注重以专利质量为奖励主要标准。加快技术咨询、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技术检验检测机构等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当前,与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相比,河南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体制机制不完善,创新环境不够优化,需加快对标对表、取长补短,尽快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打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环境。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赋予企业创新更大自主权。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企业科技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服务、支持、激励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核心技术人员权利保护力度,健全人力资本定价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市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培育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文化,塑造企业创新文化,营造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二要建立健全创新过程全覆盖的政策支持体系。实施创新普惠制政策支持要覆盖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初创、成长和发展等不同阶段,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省财政可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研发投入情况,给予适当的普惠性财政奖励。特别是在政府采购、税费优惠、投融资成本、创新支持、人才支持等方面,加强对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同时,切实加强政策落地,落实好科技贷、研发后补助、企业研发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等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享尽享。三要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共担机制,拓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风险资金,有效应对成果转化风险、创新失败风险,提升创新容错率。(作者系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

(来源:《河南日报》2023年01月13日第07版: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