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洪涝灾害后预防肠道传染病

发布时间:2021-07-26 浏览量:1204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从口入”的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等,多发生在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病人与带菌者,细菌或病毒通过大便排出后,可污染水源,还可借助于苍蝇、蟑螂污染食物和用具,当健康人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就可以发病,病后又可能传给其他的人。

洪涝灾害发生后,灾民聚居的地方环境卫生往往较差,这里人口密集,如果水源污染,粪便、垃圾和腐烂变质的有机物质(包括牲畜尸体)得不到恰当处理,蚊蝇便会孳生,加上不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就容易得肠道传染病。

 那么如何切断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呢?

一是有病及时治疗。患了肠道传染病的人不得从事饮食服务工作,以免将自己的病传给他人。对肠道传染病患者采取隔离治疗,对患者吐泄物及食具进行彻底消毒具有重要的意义,否则,不仅会传给成年人,更容易传给小孩。

二是防止病从口入。喝清洁的饮用水,生水应烧开后饮用;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工食品前要洗手;制作食品前将原料用清洁的水清洗干净,不使用污水清洗瓜果、蔬菜;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侵泡过的食物,淹死或病死的禽兽、来源不明的食物,制作食品要烧熟煮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制作放置,制作时不共用案板、刀具和盛放容器;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碗柜消毒后使用。

三是提高人体抵抗力,根据需要可选用伤寒、副伤寒或甲型肝炎的疫苗,预防疾病。


(来源: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乡市科学技术局政策法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