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第一版)(人民网)
近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北京众创空间联盟、优客工场商学院、优客工场联合发布了第一版《中国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书中从中国众创空间的内涵与外延、政策环境分析、中国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变化、问题与挑战、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建议、共享办公的国际经验、、行业趋势及商业前景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国众创空间的现状与未来。
蓝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众创空间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众创空间发展蓝皮书》
(第一版)
前 言
2015年是中国众创空间元年。
依托巨大的市场,中国正在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共享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政策引导和市场虹吸的双重作用下,作为共享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众创空间,璨然爆发。2016年,以优客工场、3Q等为代表的一批众创空间,正在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政府发出了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配合这一战略引导,中国政府对商事注册制度、科研经费使用制度、创新产业的税收减免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极大地鼓励了创业、创新的热情,一个创新创业的时代正在徐徐展开。
创新、创业的热情催生了大量小微创业企业的办公需求。这类创新企业,固然需要符合自己创业发展阶段的物理办公条件,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加需要一个能够激发商业灵感,整合上下游合作链条的创业生态。这正是共享办公需求得以快速增长的市场基础。
不过,蓬勃昂扬的态势并不能掩盖中国众创空间在成长中的问题。概念化的“一拥而上”、缺乏明确可行的行业标准、运营主体专业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等因素,都在制约着众创空间——这个有着庞大需求和市场前景的朝阳产业。
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主线的背景下,众创空间还承担着去化过剩产能,盘活城市存量不动产,为创新经济发展降低成本的任务。只有对中国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有清醒的认知,对行业趋势有准确的判断,对市场各主体的角色有清晰的厘定,众创空间才能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中国众创空间的内涵与外延
1.众创空间的缘起
客观而言,中国当前的众创空间,是对美国众创空间商业模式结合中国市场特征“中国化”的成果。美国最早的众创空间是创立于2010年的wework。WeWork位于美国纽约,专注于联合办公租赁市场。公司最初成立时,面积还不到300平方米,但一个月后就实现了首次盈利。2014年,WeWork实现了1.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30%,市场估值超过50亿美元。
除了运营办公空间(办公室、会议室、娱乐设施、生活设施)外,WeWork还为创业者提供各种跟创业关系密切的活动,如定期举办社交活动,促进创业者之间、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交流;充当中间人,为创业者之间、创业者和投资人、初创企业和成熟企业之间搭建业务或资本合作的桥梁。
此外,WeWork还积极组织第三方创业服务机构,为入驻的创业者提供法律、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培训活动等。
2.众创空间的四种模式
A.WeWork模式
WeWork的模式有三大核心:成本控制、空间设计和社区构建。
成本控制。众创空间的位置非常重要,WeWork的空间全部选址在城市核心地段的核心位置。目前,WeWork 进入了美国的10个城市(东部4个、西部4个,南部2个)以及伦敦、阿姆斯特丹等地,基本上都是科技教育神经极度发达的地方。但它们获取的房子却形态各异,包括仓库、超市、文化建筑等,主要是为了控制成本。同时,WeWork做非常高效的设计,出桌率可以达到5.5平方米/人。
空间设计。WeWork的空间设计由心理学家完成,而非室内设计师。WeWork特别看重如何调动众创空间中使用者的心理感受,这是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社区构建。活动是WeWork的一个核心,包括线上社区,会员体系等。反而,它的创业辅助性服务并不是最主要的。很多时候,共享办公服务的对象并不只是创业公司,而是大量的自由职业者、小微企业、大企业的外挂机构等,甚至克林顿的办公室都在WeWork里面。它做的是生态和圈子文化,投资孵化并非它的核心。
B.TenTen Wilshire模式
这是洛杉矶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目前正在复制到美国其他城市。它是一个集成公寓、办公、娱乐等多种服务的综合体,对应到国内可以理解为共享办公和U 公寓的结合体。它的特点是:拥有大面积的公共场所,包括娱乐、体育运动、点子交易等,鼓励空间里的人多在公共区域内交流沟通,是一个典型的社区概念联合空间,一个“在一栋楼里办所有事”的空间。
怎样让大家更多的交流?社区的独立居住空间都是极简的、标准化的,甚至只有床和桌子,其它所有的活动都在公共空间内完成。但比起大学宿舍式的共享空间,社区里的设施都是非常智能化的,保证优质体验的同时,把大家都“赶”到一起吃饭、娱乐、运动、聊天。
C.RocketSpace模式
RocketSpace专注于做未来独角兽的孵化,它的方式是整合资源,做生态系统,很多大企业都是它的资源合作方。RocketSpace每月会从100家申请者中筛选出20家左右入驻孵化,入驻企业将会得到丰富的资源支持。
RocketSpace的创始人非常善于整合国际资源,将一些国家的科研经费、自然基金会等资本引入创业项目,与出资方一起共同孵化科研项目。另外,RS还为一些想转型的大型企业提供转型实验室,其中以高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实验室占大多数。
这个空间的收费非常昂贵,比市场价高出3倍。创业者仍然争先恐后地申请,为的就是进入到这个围绕RS的生态系统中来,吸取它所提供的养分。
目前,RS已经孵化了175家创业公司,募集了来自会员和校友的47亿美元资金,全球合作伙伴75家。
D. YC模式
Y Combinator是一个孵化器公司,类似的还有500 Startups等。这种模式是综合性的共享办公空间,它提供办公空间、导师、投融资对接等创业资源,可以理解为创业加速器。它更强调资源整合。从Y Combinator毕业的公司总融资额达30亿美元,市值累计超过300亿美元。
以YC和500Startups为代表的空间 系统 生态 投资 后台的创新模式,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具备帮助创业者快速成长的能力。加速器在美国的数量也是极少的,硅谷地区也只占到孵化空间的5%左右,但这是最成功的一种孵化空间。
3.中国众创空间的基本定义和标准
众创空间是指依托广泛社会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包含工作空间、网络空间、交流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在内的各类创业场所,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平台,并开展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的特色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是合法注册的独立法人。
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中国的众创空间应具备如下标准功能及服务:
(1)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务实高效。娱乐设施丰富,有咖啡、啤酒。服务创业者的同时又能让创业者感受到温情。
(2)由第三方提供企业所需的税务、法律等方面的配套服务。
(3)选址非常讲究,选择在繁华或极具发展潜力地段,且空间设计匠心独运,每一楼层的空间布局都有所不同,匹配了相应的容纳人数。
(4)丰富的商业生态搭配。能够使入住企业、创业者拥有与同领域上下游产业链、不同领域横向产业链进行创业灵感交流、商业业务合作的完整生态体系。
因此,众创空间是一种为降低办公室租赁成本为基本初衷,以构建丰富商业生态为目的,为创业及其成长阶段的公司、企业和个人提供联合办公环境的办公业态。她不仅提供硬件的联合办公场所,也解决从商业生态构建到企业事务性工作的软性服务。
二、政策环境分析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图通过鼓励创新型经济,加大研发、技术、创新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重,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围绕这一核心思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商事制度改革
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登记制。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许可改为后置审批许可,仅保留34项前置审批许可项目。改企业年检制为年报公示制。改市场巡查为随机抽查,实现抽查对象和抽查主体“双随机”,进一步规范部门执法,减少执法上的随意性。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
这一项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民间的创业热情,公司注册、兴办的门槛大为降低,客观上形成了众创空间的巨大需求。
2.普惠性税收措施
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税制改革方向和要求,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这一系列措施,对投资、兴办创业企业从税收政策上予以了极大的鼓励,对创业企业负担的减轻,盈利能力的加强,都起到了正向积极的作用。客观上增强了对众创空间需求的持续性。
3.优化资本市场
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上市或发行票据融资,并鼓励创业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积极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
资本市场的衔接制度的建立,为众创空间自身及其服务企业和个人的未来发展前景,规划了较为明确的路径。给众创空间与资本对接以及未来资本的获利退出模式预留了空间。
三、中国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变化
1.中国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
我国第一个众创空间是成立于2010年10月1日的上海新车间。据不完全统计,至2015年,各地的众创空间数量已达500多家(也有人说有近千家),其中已有近100家众创空间纳入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体系。从地域分布来看,浙江、广东、湖北、上海、北京等创新创业氛围较为活跃的地区,众创空间数量居全国前列,北京、上海还成立了众创空间的联盟组织。
我国的众创空间可大致从三个层面来划分:
一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特大型城市的众创空间。这些城市科研力量强、经济发达,信息技术、智能化制造加工配套能力强,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创客活动也比较活跃。如北京一些众创空间得到了中关村创新孵化器的授牌,享受税收、房屋租赁资金优惠及创业孵化服务等支持。
二是科技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市的众创空间。如西安、杭州、武汉、成都、厦门等地的众创空间开始起步。但由于这些产业基础以及科技服务限制,众创空间缺乏较系统发展计划、政策资金以及产业配套支持,发展相对滞后于一线城市。
三是依托高校以及科技园区形成的创客空间。如杭州洋葱胶囊等。高校、科技园区内科研资源条件较好,能发挥教师、学生专业和兴趣特长,引发了高校创客空间的萌动和发展。
2.中国众创空间的主要模式
根据组建方式、创业服务内容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的不同,我国目前的众创空间大致可分为专业服务型、培训辅导型、媒体延伸型、投资促进型、联合办公型和综合生态型等6类(见表1)。
其中,比较知名的共享办公运营主体有:
A. 优客工场
优客工场由知名企业家毛大庆先生发起,红杉资本、真格基金、创新工场、亿润投资、清控科创、诺亚财富、中投汉富、高榕资本、永柏联投等多个投资机构共同投资,中国多位知名企业家联合创始成立。优客工场定位为"创业加速器"、"创业助推器",致力于打造全要素、社区化的联合办公空间。在实现全国16个城市、36个场地、20万平方米、3万个工位的全面布局基础上,发展金融投资体系、商学院、传媒公司、公共咨询、人力服务等衍生模式,同时生态构建联合办公、大健康、运动、国际商业数据咨询、商业资讯评论等行业体系。
B. SOHO3Q
SOHO3Q项目以短租SOHO中国的写字楼办公室为形式,预订、选位、支付等环节均为线上模式。在SOHO3Q,以月或周为周期,可租一个办公桌、一个独立办公室,可以随时随地手机上预约、付款,还可以享受餐点、咖啡、复印打印等服务,客户只需要带着手机和电脑来工作。
C. 无界空间
无界空间是北京联合办公空间之一,人称“别人家的办公室”。无界空间将“创业 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空间设计和功能性、舒适性的规划,让大家在高效工作的同时,可以享受生活方式。无界空间是共享经济模式的体现,在这里可以拥有所有创业、工作所需要的服务和资源。
3.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深入,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资本驱动的不断强化,众创空间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变化的态势,这给中国众创空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A. 对完整商业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强
创业者和创新公司不再将众创空间简单地视为降低办公硬件成本的联合办公场所,而是愈发看中众创空间所构建的商业生态及其附属链条,以及自身在这一链条当中所处地位和位置。他们希望进入一种完整的商业生态,并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确定自身合适的位置,进而碰撞商业思想,创造新的商业合作机会甚至模式。
B. 对第三方软性专业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
随着资本驱动在创业创新型企业中的不断强化,创业创新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众创空间的使用者,更多地需要有第三方的专业机构介入,为自己提供专业、权威、高效的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事务性工作服务,从而确保自身将主要精力置于业务创新层面,提升整体的运行效率。
C. 对专业性资源、工具导入和整合的需求不断增强
随着国家“科技强国”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科技研发类企业在创业者群体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这类市场主体对于专业性资源、数据、设备的需求日益迫切,它们对众创空间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相对较低成本的联合办公场所,而是希望众创空间能够提供自身研发所需要的数据、设备资源,同时也能参与交换。
众创空间应该保持自身的特色,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要在服务创业者全方位需求上下足功夫,即考虑到创业者的学习、创业、工作、产业、社交、健康、居住、生活等方面,以及基于这些方面的品质提升。服务于创业者,帮他们实现梦想,成就梦想。
四、问题与挑战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目前众创空间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1.众创空间政绩指标化
有一些地区把建设众创空间数量当作硬指标,或者通过政策优惠强行推出一些成长性较差、功能性较低的众创空间,这只能形成表面的繁荣,难以从实质上促进创新创业。在对某一众创空间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检测时,应当不唯孵化面积、在孵企业数量、服务创业者数量等指标,而是更注重其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和孵化企业存活率。
比如,某省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家以上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有些省市提出每年建设培育100家以上众创空间的政策目标。这只能形成表面的繁荣,难以从实质上促进创新创业。
有些地方为了完成指标,粗暴地“拉郎配”,将不属于创业的项目放入众创空间。很多众创空间“有店无客”。人员参与度、活跃度都很低。
2.众创空间存在“散”和“薄”的现象
我国众创空间刚起步,有“散”和“薄”的特点。
散,是指企业相当分散,不成规模,全国化布局的就更加少。有的只是租个厂房,摆几十张桌子。有的拿到政府补贴后就解散了。
薄,是指底子薄,力量薄,基本都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底子薄,就是普遍缺乏资金,贷款困难,再融资困难。力量薄,就是无法承担大的责任,抵御大的风险。
众创空间各自为阵,自设小圈子,除极少数联盟外,基本谈不上联合。
3.区域发展不平衡
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有关,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失衡。比较活跃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成都、厦门等,广大中西部小城市,创新能力不足、创业氛围不浓,不少地区众创空间还是空白。
国家鼓励创新创业,但形成浓郁的双创氛围,还需要较长的时期。我国的个人公司及自由职业者数量虽然近年增长很快,但创业群体对于联合办公还有一个接受过程,并呈现出东部与中西部、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的明显分化。
4.盈利模式单一,资金匮乏
众创空间多以租金作为重要盈利来源,甚至是唯一的盈利来源。在政策扶持期尚勉强维持生存,一旦失去补贴可能就难以为继。而一线城市场地租金过于昂贵,新创企业原本就比较脆弱,如果业主提高租金,势必将他们驱赶离开。
此外,在部分城市,有商业地产商也加入分食众创空间,但不能真正给予创客们场地优惠、资源接入以及其他所需要的服务。
资金缺乏已成为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瓶颈。大部分众创空间拿不到一分钱投资,有些众创空间做完A轮融资就陷入困境。
5.专业化程度不高,运营管理人才欠缺
目前,绝大多数众创空间的主体都比较单一,未能建立有效的多主体互动模式,创融互动、创媒互动、创研互动、创政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发展路径狭窄。
大多数新创企业及其创客是技术出身,不懂或不擅长运营管理,因而运营组织模式简单,动力严重不足。几个人抱着玩的心态还可以存活,一旦上升到企业管理、治理结构、商业模式,就立即卡壳。
五、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建议
1.合理制定众创空间绩效指标
加快众创空间发展,需要包括租金补贴、场地提供、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但不宜将众创空间的发展作为一项硬性政绩指标。在对某一众创空间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检测时,应当不唯孵化面积、在孵企业数量、服务创业者数量等指标,而是更注重其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和孵化企业存活率。
2.鼓励联盟、投资、并购
国家主管部门应出台明确规定,支持众创空间的联合、联盟,支持有实力的众创空间开展对外投资并购、股权合作,追求规模化发展,全国化布局,做大做强。对具有一定规模化和盈利能力的众创空间,在直接融资尤其是上市等方面给予定点倾斜。
3.健全众创空间投融资体系,打造全要素孵化平台
租金收入只是众创空间的基础收入,要形成一个自足的产业,它还必须形成全要素孵化平台,股权投资平台,资源合作共享平台。这些平台,无法完全依靠创业服务业产生,而是需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
例如针对智能硬件和科技产品企业,从专利转化、软硬件设计、市场化调整、融资、实体化样品、批量生产,一条产业链的贯通,需要从科研机构或高校、软件设计企业、市场或商业导师、投资人、生产线诸多方面对相关工作进行扶助。为此要与高校、企业、行业导师、投资人和生产厂家等进行分享式合作,将不同的资源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使相应的服务对象获得自身无法整合的整个产业链的接续服务。但相应的各方面关系,需要政府和社会为服务业平台牵线和辅助推动,以便丰富与完善创业生态,实现创新型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
4.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原则
不少地区的众创空间及创业孵化器,前期主要由政府推动创立,有的甚至是作为示范样本来建立。但这种模式很难走远。众创空间和新创企业的发展,确实需要政府扶持,包括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但总体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成长的原则。众创空间也必须经历市场大潮的淘洗。
从效率和效果出发,希望政府支持企业和机构进行创业服务业的构建和拓展,将相关事务交由市场来决定,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政府的主要角色,应该是完善众创空间的技术服务体系、融资服务体系和孵化管理体系,而不是包办代替。政府服务不能行政化,必须引入专业化市场服务主体。
5.认真甄别金融领域的众创空间
金融领域的众创空间,尤其是涉及众筹的平台,应该严管严控。有些公司或个人,既没有互联网技术的实力,也不懂金融业务,就随意建立P2P平台。其获客方式主要靠线下雇佣了大量“理财师”团队进行的地推,甚至建立不合规的资金池,进行平台自融,直接分配资金去向。
6.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
继续深化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和住所登记改革。企业名称可注册登记为“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专业名词,其经营范围可核定为“众创空间经营管理”。
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降低审查要求,积极落实“一址多照”政策。畅通绿色通道,推行“集中登记”。
六、共享办公的国际经验
十多年前,国外就已经形成了各种类似形式的众创空间,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过,国外更多是称为创客空间。
“创客”二字,翻译于英文单词“maker”,指不以盈利为目标,致力于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空间在国外有多种叫法:makerspace、hackerspace、hackspace、hacklab、creative space等等。它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服务平台,通过向创客提供开放的物理空间和原型加工设备,以及组织相关的聚会和工作坊,从而促进知识分享,跨界协作以及创意的实现以至产品化。
最早的创客(众创)空间可以追溯到1981年在德国柏林创建的混沌电脑俱乐部。进入21世纪,开源电子原型软硬件平台Arduino的发明成为创客空间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2005年,意大利Ivrea交互设计学院MassimoBanzi等人成功开发了Arduino,它沿袭了开源软件运动的授权方式,任何人都可以下载电路图文档生产电路板甚至用于销售,且不收取任何专利费用,设计者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意。Arduino的诞生大大降低了硬件创业的门槛。
与此同时,众筹机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Kickstarter、点名时间等一批众筹网站。在新工具、社区、开源软硬件、众筹机制、创客文化的共同合力下,众创空间运动成为一股全球化浪潮。美国是全球众创空间最多的国家。目前,全球众创空间数量己达数千家,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较为典型的有Techshop,Fablab、Access Space(见表2)
其中,Regus和WeWork是近两年在国内曝光率最高的两种众创空间的形式。Regus是全球领先的工作场所创新解决方案供应商,该公司成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Regus的服务宗旨是,支持其客户的任何工作场所需要,使他们能够在工作的地方,以他们最有效的方式,尽可能持久地享受工作。目前,Regus已经在全球900座城市开设了3,000家商务中心。 其产品主要包括商务办公室、商务会议室、商务贵宾室、虚拟办公室、视频通信、商务环球、灾难恢复等七类。面向的客户包括新建企业、在家经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国际企业等各类企业。
WeWork则主打办公场地租赁服务,于2011年4月创立于纽约。到2015年底,WeWork的众创空间达到58处。其中既包括BI这样的创业公司,也包括美国运通等大公司。目前,WeWork以10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了9.69亿美元的融资,成为全球范围内估值排名第11的创业公司。
WeWork的盈利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写字楼“整批零租”获取差价,以会员费及配套服务形式收费,二是通过周边地价的溢价、对种子公司投资等隐形回报获利。
与众创空间概念相近的,是创业孵化器。美国福布斯杂志最近评出了三种级别的美国创业孵化器。分别是:
白金级别:500 Startups、Alchemist、Amplify LA、Angelpad、Chicago New Venture Challenge、MuckerLab、StartX, Techstars, Y Combinator
黄金级别:Brandery, Capital Innovators, Dreamit, gener8tor, Healthbox, Mass Challenge, Surge
白银级别:Alphalab, Betaspring, Health Wildcatters, Iron Yard, Lighthouse Labs, Plug and Play, Zero to 510
1.国外众创空间发展特点
国外众创空间成立背景、发展模式各异,但总体上来看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注重“包容”与“共享”的理念。“包容”体现在国外大部分众创空间的入会或者使用门槛较低。一方面,对创业者的学历、背景、技能没有要求,无论是企业家、发明家、学生和军人,或者是残疾人、流浪者和难民,无论任何人只要有想法和意愿,都可以进行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大部分商业化运营的众创空间采取会员制,仅需要少量的会费或是租金便可以使用办公空间及价值商昂的实验设备。“共享”体现在这些众创空间注重为创业者提供交流、共享的空间和机会,通过举办创业交流与技能培训等活功,使有着不同经验和技能的创业者可以更好地交流、碰撞与合作,营造从“自己创业”到“社群创业”的氛围。
第二,运营模式多样,项目覆盖范围广泛。国外众创空间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以提供工具设备为主,另外一类以提供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为主。前者主要为创客们提供用于制造和发明的各种工具设备或者最新的应用软件等,这些设备、软件个人购置成本较高,在众创空间中“共享”既可以降低使用成本,又可以通过培训课程提高使用技能。后者则主要为创意项目提供融资、产业化和商业化等孵化服务,利用众创空间积累的优质人脉资源和资金资源,为创意项目提供从创意转化到商品的机会。
此外,无论是以盈利为目的还是纯粹的个人爱好,从新闻社交网站创建,在线存储服务、新型浏览器开发到小型机器人研制、手工制作等,各行业、各类项目都可以在众创空间得到实现的机会。特别是对于一些目前市场尚不明确的、小众而有趣的设计和创造,众创空间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平台和条件。
第三、政府政策支持,鼓励多方参与。一是国外大部分众创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化组织,但也不乏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筹建和运营的非盈利性机构。这些非盈利性众创空间具有更多福利性,可以为低收入群体和社会边缘群体提供创新创业机会。二是许多国外众创空间的项目及成果是通过众筹网站募集资金的,这离不开政府的允许和支持。以美国为例,奥巴马政府大力推动《就业法案》,允许更多众筹平台的出现,为个人创意和发明提供资金支持。三是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多部门参与。例如,2014年6月美国白宫举办了第一届“创客大会”,并要求教育部和其他5个政府部门、超过150所高等院校和130家图书馆,联合英特尔等重量级企业共同创建更多众创空间,促进大批学生进入众创空间,成为“创客”。
2.海外创客空间鼻祖企业运营模式分析
ChaosCamp(德国)
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客空间Chaos Computer Club(混沌电脑俱乐部)1981年在德国柏林诞生。它也是全球最著名的黑客组织之一,以揭露重大的技术安全漏洞而闻名于世,从芯片到PIN,再到智能手机等等。作为创客空间,它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室平台,里面有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等基础设备,创客们聚集在这里,分享思想、技术,最终,把好的创意转化为新产品。2007年8月(欧洲掀起这波潮流的12年后),一群北美的黑客到德国参加chaoscommunicationcamp。他们在当地燃起想在美国设立同类场所的决心,于是就在回国后创办了许多黑客空间,nycresistor(2007)、hacdc(2007)和noisebridge(2008)等都包括在内。这些地方很快就用来设计及制造电子回路(从他们原本就感兴趣的程序设计起步),顺应自身兴趣做出实体原型,开设教室,发展活动以募集会费,添购使用的工具。
TechShop(美国)
自从2006年正式开张以来,美国最大的连锁创客空间TechShop目前在全美已有6家门店。创客或者手工爱好者们每月支付125美元,就可以成为会员,获得各种软硬件资源的使用权。
TechShop是一家基于会员制工作坊而组成的社区,可以为会员提供可供使用的工具、设备,教学、创作以及支持人员,以便创造他们一直想创造的东西。这里的器具包括:铣床、车床、焊接台、离子切割机、金属板材加工设备、钻孔机、锯、工业缝纫机、手工具、塑料加工设备等等。对于那些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或者是做些发明创造,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器材,Techshop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它聚集了众多来自民间的创新想法,让创新者把原始的想法做成原型,甚至做成一个完整的产品。
第一个 Techshop商店成立于2006年,加州 Menlo Park。当时在加州有许多非常热衷于开发开放式软件、硬件的工程师和电脑高手。这些 DIY 爱好者聚集在被称为 Hackerspace的地方写程序,做机器人,同时交流分享他们的专长和经验。Hackerspace可以是大学校园、社区交流中心或者是一些会议室。这些活动参加者往往不求报酬,只是单纯的由于对机械电子的兴趣爱好而聚集在一起。如今 Techshop已经在美国6个城市有工作室,总共有大约 3300名会员,有包括福特之内的大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他们计划未来5年内在全世界范围内新建上百家 Techshop。
3.中外创新环境及众创空间模式对比
以中国与德国为例比较,从众创空间和创业企业的平均开业时间、办事手续、制度环境方面,可以看出中外创新环境仍有较大差异。
在企业开业时间方面,德国在2007年后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3年为14.5天;中国2013年为33天,时间长于德国但低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40.1天)。
在企业开业所需手续方面,德国高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04年以来保持在9项手续,而高收入国家从2004年的8项降低到2013年的约6项;中国2004年以来一直在12项以上。
从宏观经济稳定性、风险资本可获得性、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来看,德国的创新环境整体上优于中国。中国创新环境在金砖国家中整体较优,在反垄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较弱。德国创新环境与美国、法国相近,在发达国家位居前列,在宏观经济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产业集群等方面较优,但在风险资本的可获得性等方面较弱。
七、行业趋势及商业前景
1.创客空间的生存模式
我国的众创空间大致通过以下方式生存。
(1)会员费和赞助。会员费是很多众创空间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
(2)系列培训课程收入。某些众创空间通常会做一些课程培训,帮助外行快速入门或者让创客快速获取某方面技能。
(3)代售收入。指给会员或者一些来空间参观的人销售一些工具或者创客制作的创新作品。
(4)活动和工作坊收入。部分众创空间会举办一些有趣的创客嘉年华活动或者制作一个创意产品的工作坊,但收费不高。
(5)参与孵化一些项目,获得分红。北京有些众创空间在做一些智能硬件的孵化项目。
2.行业趋势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众创空间未来在发展上更多聚焦于实体经济,更多用科技成果来带动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升级,更多面向市场的新需求、潜在需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结合部分机构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众创空间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创业环境更加宽容,创业氛围更浓郁,创业服务机构更加完善。
其二,创业的领域更趋多元,投资机会越来越多。
其三,政府的“制度红利” 要比“人口红利”更大,创业数量仍将增长。
其四,在毛大庆等明星效应的带动下,短期内会有大量的人和资本涌入这一领域,争做中国版WeWork。
总体来看,众创空间单一“数桌子”的收租模式必将被淘汰。专家一致看好的是孵化器模式和创业加速器模式,它们都需要构造一种对内自足、对外开放的生态体系。这代表了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WeWorK已经来到中国。WeWorK的服务商体系与其会员结构对应,除了企业级服务以外,提供了大量的个人服务,从保险、健康到饮食等。WeWork的服务供应商绝大部分位于美国,少数位于欧洲。这些服务商基本都没有中国区业务。这意味着WeWork需要在中国重新搭建服务商体系,如何落地是个不小的难题。
作为国内众创空间的代表,优客工场其实比它的老师WeWorK走得更快也更远。优客工场并不是单纯的联合办公空间,其定位是创业加速器,打造服务平台及创业生态圈,包括服务商平台、建立商学院、媒体平台及众筹平台等,其服务商以企业级服务为主,包括财务、法律工商、人力、IT等服务。这些资源平台都是外来者很难在短时期内建立起来的。
3.众创的世纪
“未来不会是过去的样子。”——尤吉•贝拉(Yogi Berra)
根据《直觉公司2020年报告》(Intuit 2020 Report)的统计结果,到2020年时,40%的美国劳动力将没有老板。即使是那些有老板的劳动者,其中很多人也会是自由职业者和虚拟员工,只是名义上属于某个公司。
从原始人类开始的狩猎采集者到如今的联合办公空间工作者,工作始终是生存的条件,为了获得报酬换取安全。而未来,科技将成为解放劳动者的工具,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以及越来越多的免费办公社交软件,让工作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工作的规则由提供者说了算。
从格子间到联合办公空间再到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咖啡厅、家里、酒店,物理距离可能是80公里以外,甚至不同的国度,乃至自己定义的自由空间与时域的任意组合,成为提供服务的物理空间,但不再需要将很多人聚集到同一个空间。
连接工作服务(超级专家)与需求者(企业)的平台将通过未来科技实现,未来的“联合办公空间”将用虚拟的模式实现全球共享,形成线上空间超级大网,根据需求实现交易。
未来的工作将是分布式的。分布式的办公趋势弱化了办公地点的空间意义,科技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工作及创业正经历着工业革命以来前所未有的转型。格子间、企业园区、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刻板工作将成为过去;旧有的工作模式不仅越来越站不住脚,而且越来越不受欢迎;移动办公、碎片式雇佣、协同共享、创新经济将是未来;未来的职场规则是透明、合作、个性化和高度连接。
Automattic(Wordpress 的开发者,估值超 10 亿美元)就是一家完全分布式的公司,远程员工遍布 43 个国家,而 Stack Exchange 与 Upworthy 则让员工可以选择在家工作。
共享办公的终极目标是做一个生态系统,更有效地服务于“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的创业创新领域。这个生态的核心词汇是: Hospitality、Ethos、Network、Platform、Service、Technology。这正是国内以优客工场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众创空间努力的方向,通过强大的渠道分发和产品闭环,构建自己的生态王国,此亦独角兽与独角兽加速器的完美融合。
一个众创的世纪,正以不可遏制的热情在前方绽放。你我所需要的,只是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