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鼓励科技人员下笨功夫(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02-01 浏览量:2195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鼓励科技人员下笨功夫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中全会又把创新列为“十三五”必须牢固树立的新发展理念之首,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科技创新在“十三五”期间的地位之高、任务之重,由此可见。
    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主管部门,科技部如何谋篇布局、改革创新,才能履职尽责、勇担重任?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在日前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表示,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以更好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为适应、引领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劲的新动能。
    “十三五”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冲刺阶段,科技部门要“不待扬鞭自奋蹄”
   
“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上看,‘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都应该也能够有更大的作为。”王志刚开门见山。
    “从国内看,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这个大背景,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王志刚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在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经济发展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这些根本性变化,都对科技创新赋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
    他说,“十三五”还是两大窗口期。从国家层面来讲,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科技创新自身层面而言,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因此,无论从哪个层面看,科技部门都要‘不待扬鞭自奋蹄’。”
    “从国际上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增强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切入点和投资方向,作为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王志刚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英国、德国、美国这些国家都是凭借科技创新上的一马当先,才得以成为世界强国。“18世纪中叶,热力学等三大定律的发现催生了蒸汽机这个生产工具,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借此成为‘日不落帝国’;到19世纪中叶,以电磁学为基础,美国和德国相继发明了发电机、电动机,引领了电气化革命,成为一战前的世界强国;到20世纪中叶,美国凭借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一跃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强国。”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把抓科技创新作为应对危机、在新一轮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首选。”王志刚介绍说,美国先后在2009年、2011年、2015年推出了三版国家创新战略,欧盟推出了“地平线2020”科技创新计划,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也相继实施了本国的创新战略,突出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并为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
    “从纵向和横向看,中央把创新列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瞻远瞩,决策英明,顺应了国际发展特征、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点。”
    “所以,我们应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王志刚说。
    科技创新完全可以发挥引领作用,当务之急是尽快由“谋篇布局”转为“贯彻落实”
    “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能否在全面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
    “我对此充满信心。”王志刚认为,尽管还存在研究领域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原创性成果不多、财政研发投入不足、技术成果转化不顺、创新链条不完善等问题,但我国的科技创新近年来有了长足进展:无论是基础研究、应用开发还是对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的贡献,都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他以基础研究为例说,基础研究是创新之基、之源,去年则是我国在这一领域获得国际同行承认和尊重最多的一年,比如屠呦呦先生荣获诺贝尔奖,王贻芳研究员首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研究成果位列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之首……这些“零突破”,说明我国的科技创新正由此前的跟踪为主向并行、引领转变。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已经确立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完成了实施这一战略的顶层设计,制定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把创新列为‘十三五’新发展理念之首,作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应对之策,明确要求‘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王志刚指出,“只要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良性互动,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能量就会更快、更好地激发出来。”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由‘谋篇布局’向‘贯彻落实’转变。”
    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若干国家实验室,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将面向2030年,重点做两件大事:一是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二是建设若干国家实验室。”王志刚介绍说。
    据介绍,这些重大科技项目事关国家战略、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涉及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深空、深海探测,生物技术、健康医疗等领域。
这些项目与此前实施的科技重大专项有何异同?
    王志刚说,首先,在项目内容上,有的是“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的接续,有的是新上项目。
    其次,在项目管理方面,鉴于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和此前科技计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科技部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力求看准方向、选准路线、把握好节奏,最大限度地做到科学管理、提高效能。
    “我们将在三方面努力。”王志刚告诉记者,第一,在立项阶段,将开门论证、集思广益,认真听取相关部门和科技界的意见,尤其是那些可操作的、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力求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第二,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专业机构负责,力求管好、管住,出了问题坚决处理;第三,项目验收评估会更为严格,切实改变此前“不管好坏都过关”的做法,不达标的不予通过。
    “国家实验室将作为重要的创新能力平台,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王志刚指出,国家实验室将在重点战略领域、学科布局,其目的是夯实研究基础、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目前,科技部正和相关部门一起研究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
    不折不扣落实改革方案,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说到改革,王志刚认为,“十三五”将着重抓好落实。“此前,中央深改小组已把143项改革措施集中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完成的时间节点,今后的关键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他介绍说,具体集中在五大方面——
    一是管好项目。严格按照中央“64号文”的精神,由科技部牵头、31个部门参与,宏观统筹、科学管理,切实改变此前“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无序局面,把项目选好、管好、实施好。
    二是用好经费。根据已经出台的“11号文”等政策文件,重点做好三点:经费预算调整权限下放,不再要求立项预算“准确无误”,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符合条件的结余资金不再上交,项目单位可以自主安排到其它科研项目中;经费分配上,由重点买设备、买材料,转为重点支持人,体现科技创新活动以人为本的特点和规律。
    三是抓好设备仪器的开放共享。社会开放共享做得好的,给予补贴、奖励;做不好的,将视具体情况进行惩处,包括回收上交。
    四是狠刹浮躁之风,鼓励科研人员既要下笨功夫、坐冷板凳,也要有“巧办法”,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笨功夫”就是潜心研究,致力创新,“巧办法”就是要讲科研和创新的方法论,主要措施有两条:一是加大稳定支持力度,避免科研人员年年多头申请经费;二是改革评价机制,探讨分类评价,包括延长评估周期,变“数论文”为看实际贡献等。
    五是真正实行学术不端“零容忍”,狠抓学术诚信建设。科技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实行科研人员诚信记录制度,对于学术不端等情况,或上网公布,或单独约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将限制项目申请,直至“终身禁赛”。
    “总之,就是要履行好政府职责,按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逐步由科研管理转到创新服务,更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想方设法选好人、立好项、用好钱,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王志刚说。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