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双向奔赴 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11 浏览量:171

双向奔赴 融合发展

——我市校企校地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侧记

春风拂面,创新潮涌。4月10日,我市校企校地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再掀热潮。短短3个月,接连举办两场大型校企合作签约,累计落地项目超百个,释放出“教育链赋能产业链”的强烈信号。从科技副总深入车间到校外导师走进课堂,从实验室的微光到生产线的繁忙,我市正以“四链融合”为笔,绘就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动图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科技副总代表新乡学院贾蒙教授的发言掷地有声。他用一句诗词解读校企合作的深层逻辑——以决心破局、以创新突围、以汗水深耕。

这位深耕科研的本土学者,多年来坚定“脚沾泥土才能让技术落地”的初心。作为校企“摆渡人”,贾蒙曾经带领团队扎根威猛集团车间,研发出填补行业空白的振动筛动载在线监测系统,也曾与卫华起重合作,为笨重的起重设备装上“眼睛和手”,赋予其智能化识别系统,让世界“举重若轻”。贾蒙用创新印证了科技副总不仅是头衔,更是架起实验室与生产线、理想与实践的桥梁。

活动现场,20名科技副总与校外导师代表接过聘书,标志着我市“双百计划”正式启航。根据规划,2025年至2027年,我市将选派百名高校科技人才赴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同时从企业遴选百名优秀人才担任高校校外导师。这一机制直击产学研“两张皮”痛点,推动人才与技术双向流动。

“要把实验室的‘高精尖’转化为生产线的‘实打实’。”作为校外导师代表的宏达集团董事长尚广强,展现了企业家的担当:“分享创业经验是反哺,更是学习。校企合作要让人才成为最大公约数。”尚广强接受采访时的回答折射出产教融合的核心逻辑——用实践滋养理论,以需求倒逼创新。

签约环节,大屏闪烁。聚焦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44个校企校地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与3个月前签约的80个项目形成呼应,标志着我市校企校地合作正从“量变”迈向“质变”。

签约仪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路演在新乡学院上演。企业代表带着技术难题“摆摊”,高校团队携成果“接单”,双方围绕具体需求展开“头脑风暴”。“要让合作从会议室走进车间,从论文变成产品。”现场嘉宾的呼声,道出产学研融合的终极目标。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共赢之旅。”我市拥有13所高校、2200余家规上企业,正以“十条措施”为纲,通过共建实验室、中试基地,探索成果转化收益共享机制,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这次拿到聘书,和以往的身份不同,这是从全市层面的推动,肩头的责任更重了。下一步要和企业做好对接,挖掘技术需求,带领团队做好攻关,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从学生层面来说,也是从实践中找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真本领。”采访中,多名嘉宾表达了相同的心声。

当科技副总走进车间破解难题,当校外导师登上讲台传递经验,我市正以教育链激活产业链,用人才链撬动创新链。不久的将来将涌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来源:《新乡日报》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