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成为科创“黑马” 这座城有啥秘籍

发布时间:2024-11-13 浏览量:861

全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单出炉,我省五城入围,新乡表现抢眼

成为科创“黑马” 这座城有啥秘籍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日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发布《2024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并揭晓了2024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单。其中,郑州进入前20强。

面对新一轮的区域创新竞争,河南表现如何?哪些城市有了新突破?

河南5城进入百强榜,中部六省排第三

从上榜的数量来看,河南在中部六省中处于中间位次,与安徽并列第三。其余四省,湖北位居第一,共有7城进入榜单,湖南第二,6城上榜。江西、山西上榜数为4城、1城。

与上次2021年百强榜单相比,河南上榜数量没有变化,但具体城市中,周口“落榜”,新乡“闯进”榜单。

整体来看,今年的上榜城市平均得分高于往年,这表明城市科创百强门槛不断上升。

榜单中,苏、鲁、浙、粤等省份城市依旧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领头者,江苏“满员”入榜;山东、浙江、广东、湖北、河北、福建等地入榜城市数量增加;河南表现平稳。

新乡成为河南“黑马”,闯进全国前80强

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新乡屡次“出圈”。这次,新乡不仅闯入了百强榜单,还在排名上超过了省内城市南阳、许昌。

新乡做了什么?中原农谷是关键词。

据新乡市科学技术局相关人士介绍,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成落户,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建设,中原农谷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8家、种业企业82家、种业领域人才达350余人。

目前,新乡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省实验室3家、居全省第2位,省级重点实验室23家,省级以上实验室总量位居全省前3位。

除了满足省内战略布局需要,新乡也在不断强化自身的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新乡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已连续跨越65亿元、75亿元、85亿元,达到88.9亿元,投入强度由2020年的2.22%提高至2.57%,投入总量及强度均居全省第3位。

截至目前,新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85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392家,分别位居全省第3位、第4位,均较3年前实现翻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3家,培育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9家,均居全省第2位。

郑州排名出现波动,平台、人才是破局“药方”

表现“亮眼”的不仅是个别城市,省会城市也起到了引领作用。

榜单显示,入围的省会城市平均得分要比全省平均得分高出4.8分。以河南为例,全省的平均得分为近60分,郑州得分为近70分。

成绩虽然不俗,但对比往年数据,郑州的排名有了明显波动。

2021年百强榜单显示,郑州位居13名,今年为19名。据科技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年,郑州排第21名,2023年为23名。

郑州排名为何有如此波动?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博士郑广建表示,这与评价机构采用的指标权重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郑州所处的创新发展阶段相关,“创新需要很长的周期沉淀,需要产业、平台支撑,人才流入等,这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另外,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科技创新上‘大踏步’前行,会出现‘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情况,郑州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他建议,郑州可以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大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搭建,出台更多吸引人才来郑、留郑的举措。

突围科技创新,“头部”城市各有“秘籍”

榜单中,同为中部六省城市的武汉、合肥一直稳居全国前10位,它们有哪些“经”可取?

武汉是“大学之城”,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成果转化是武汉创新发展的着力点。2020年起,武汉率先试水向重点高校、重点实验室派驻科技联络员,专门驻扎对接院士专家项目,链接科研供给和市场需求。

今年初,武汉出台促科技成果转化“二十条”,明确提出在汉高校院所服务地方贡献度评价、推动职务科技成果“限时转化”等全国首创举措,为当地创新发展引入源头活水。

“十三五”以来,合肥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力推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同时,合肥以高校院所为主体,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大学合作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等平台,深度加强产业技术方面的研究和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如今,合肥已蝶变为国内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城市之一。

( 来源:《河南商报》2024年11月13日 第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