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技术经理人:“从1到100”的重要“推手”
技术经理人:“从1到100”的重要“推手”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新实践”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毛 莉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理人证书你拿到了吗?”在某社交软件上,关于技术经理人的讨论热火朝天。
“岗位职责包括与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单位密切交流,挖掘优质项目”“具备技术经理人中级及以上证书者优先”……在某招聘网站上,有关技术经理人的岗位信息持续更新。
越来越多信号表明,技术经理人这一新兴职业正迎来发展风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这让不少从业者备受鼓舞,纷纷感叹“职业发展的春天到了”。
各地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进展如何,开展了哪些有益探索,还面临何种挑战?科技日报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科技红娘”进入2.0时代
如果说研发突破是“从0到1”,那么“从1到100”就代表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技术经理人,就是一群努力加快“从1到100”进程的人。他们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从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工作并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
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对技术经理人的需求随之不断增加。从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到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再到2018年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技术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出台一系列促进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明确提出支持技术转移人才发展。2022年,随着技术经理人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从业者获得了更强烈职业认同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汤鹏翔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意味着从科研逻辑向市场逻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员要找准自身定位、实现知识价值,都离不开技术经理人的帮助。“成人之美”,也是技术经理人自身价值的体现。
对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林展江而言,技术经理人是让技术供需双方进行有效对接的“科技红娘”。林展江在研究机构工作了30多年,对大量科技成果“沉睡”在实验室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深感惋惜,转而投身技术经理人这一新兴职业。“我们每年都要走访大量企业,了解技术和创新需求,并据此收集凝练不同行业的科研成果,努力发挥‘架桥人’作用,促成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林展江说。
当前,“科技红娘”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正在从居间服务的1.0时代转向“专业咨询+科技投资”的2.0时代。
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李贺军团队完成的“碳纤维增强高性能湿式摩擦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7月,该项目落地西安浐灞国际港,西安博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专注于高性能摩擦材料研制生产。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技术经理人的保驾护航。
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符新伟带领的技术经理人团队为项目量身定制转化方案。“从辅导企业进行项目、奖补申报,到推动联合地方、学校共建先进纤维增强轻质复合材料中试基地;从帮助企业争取市场订单,到联系投资机构进行融资……我们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加速实现技术熟化、产业化。”他说。
人才培养评价有新招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要实现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需跨越漫长且充满风险的“死亡之谷”。技术经理人要在这“死亡之谷”上架起桥梁,绝非易事。
在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刘群彦看来,技术经理人必须具备极高的综合能力,要知政策、精技术、会管理、懂金融、明法律、通市场、擅转化。
汤鹏翔认为,技术经理人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与科研团队建立互信。技术经理人在市场洞察、渠道搭建、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是赢得科研人员信任的关键。
为培育高素质技术经理人,各地近年来多措并举,加强学历教育培养、探索职称改革、完善激励机制。
今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技术转移硕士毕业,被认为是高层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一件大事。刘群彦介绍,作为国内首个开设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的院校,上海交通大学采用“多元化师资+定制化课程+模块化场景”模式,引入金融界高管、企业创始人、律所高级合伙人等专家资源,对技术转移转化人才进行培训和指导。
不仅是上海交通大学,很多高校行动了起来。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纷纷设置技术转移相关专业方向,培养复合型高水平技术转移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各地相关单位积极开展不同等级的技术转移人才专业化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
在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职称评定方面,广东走在前列。2021年,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指导下,广东省科学院牵头在广东开展工程系列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审。林展江便是首批持证上岗的技术经理人之一,他说:“职称评价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助于进一步畅通技术经理人职称晋升和能力提升渠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技术转移转化研究、服务及运营工作中来。”
目前,多地将技术经理人纳入职称序列,将技术经理人才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北京、陕西、成都等地出台推动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的行动计划、认定工作指引等专项政策……一系列举措显著提升了技术经理人的社会认可度。符新伟道出许多从业者的心声:“这坚定了我在科技成果转化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信心。”
职业发展瓶颈待突破
科技部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技术经理人数量突破3万名。
也要看到,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当前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处于发展初期,职业化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一位技术经理人谈起从业的困难时说,近10年接触项目上千个,真正深入的项目有二三十个,长期跟进和落地的项目只有两三个。这虽是个案,但项目周期长、不确定性大是技术经理人工作的共性。收入不稳定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技术经理人队伍的持续扩大。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当前亟须进一步畅通技术经理人职业发展路径,建立健全技术经理人的准入、自律、评价、晋升等制度体系。
其中,如何完善技术经理人市场化聘用机制备受关注。“一些从业者虽然获得了技术经理人职称,但所在单位却没有合适岗位来聘任,导致他们依旧无法享受职称待遇,这对技术经理人的积极性会产生负面影响。”符新伟说,高校院所可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增设成果转化专职岗位,将技术经理人职称评审与岗位聘任结合起来,不能让技术经理人职称只是“一张证书”。
这方面,上海正在进行有益探索。刘群彦介绍,2023年,上海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支持专业化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将一定比例经费用于技术经理人聘用和培养,并将技术经理人引育纳入项目绩效考核。
完善技术经理人市场化聘用机制的政策信号也愈加清晰。2023年,科技部印发的《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央企国企、科技园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等根据现实需求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岗位,聘用高水平技术经理人,实现人才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全流程赋能。
为将技术经理人打造成科技服务行业的主力军,受访专家期待更多突破技术经理人发展瓶颈的举措出台。“目前职业资格认证、考核评价机制和行业管理制度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建议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及配套措施予以规范。”符新伟说。
刘群彦也认为,让技术经理人执业有路径、行业有规范、评价有方法、晋升有通道,才会实现行业体系化和规范化发展。(本报记者刘垠、姜靖、叶青、王禹涵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