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丨打造更多国家实验室“预备队”(解读我省实验室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1-09-27 浏览量:2077

1801135804

上图 9月24日,工人在永城市产业集聚区新材料园区生产车间内忙碌。

近年来,该市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强化创新驱动、加大招商引资,进一步提升产业聚集度和竞争力。

继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挂牌运行后,9月24日,“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新闻发布会上又公布一条重磅消息:我省第三家省实验室黄河实验室下月将正式挂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实验室建设。前不久召开的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刚刚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实验室体系建设相关方案。锚定目标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河南,将如何优化重组实验室体系?9月25日,记者采访了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解读。

省级布局地方主导

高标准建设省实验室

“在信息技术、种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布局3家省实验室,意味着我省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迈出了扎实的、关键性的步伐。”省科技厅副厅长刘保民告诉记者。

这只是我省扎实推进省实验室建设的第一步。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省将高标准谋划建设10家突破引领、综合集成的省实验室,使之成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对接融通的引领阵地和源头支撑,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

“具体建设方式上,将通过‘省级层面设计布局’和‘地方政府主导创建’相结合进行落实。”刘保民说。

一方面,省委、省政府通过综合衡量创新资源基础、产业优势、保障能力、政策环境、协调发展等因素,统筹规划建设省实验室。另一方面,支持郑州、洛阳、新乡等科技创新资源比较富集的地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需求,引进或依托国内外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自下而上建设省实验室。

“条件成熟时也可跨领域、跨学科联合组建省实验室。”刘保民表示,将择优遴选支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相近,或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省实验室,共同开展前瞻性研究和协同攻关。

加强考核评估

优化调整省级重点实验室

随着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提升,我省目前已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40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不少省级重点实验室还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够强,高层次人才偏少等问题。”刘保民说,为优化调整省级重点实验室,下一步将加强考核评估工作。

据了解,未来我省将聚焦引领性、区域性、应用性,围绕提升知识创新能力、学术影响力和对我省经济社会支撑力,加强对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考核评估,围绕“撤销一批、整合一批、警告一批、新建一批”整体谋划、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开展省级重点实验室的优化调整工作。

此外,省财政每年给予重点实验室的专项经费支持也会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