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第四针来了,怎么打?新冠用药产能如何?权威回应
◎本报记者 张佳星
“优先推荐序贯加强免疫、或含奥密克戎毒株、或对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12月1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根据接种策略,目前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的或者紧急使用的13种疫苗,都可用于第二次加强免疫。
从预防的角度看,第二次加强免疫,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新冠疫苗接种的第四针,要如何接种才能更好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感染呢?从治疗的角度看,群众对新冠病毒感染后治疗药物的需求明显增长,产能足够吗?与会专家一一回应。
建议重点人群积极接种第四针
夏刚介绍,在现阶段依然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下,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持续面临被感染的风险。因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策略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具备较严重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和免疫低下的人群在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满6个月后,可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指导各地组织落实相关工作,具体接种安排根据当地的具体工作来安排,符合条件的人群可积极接种、主动接种、尽早接种。
新冠用药产能足够
“我国新冠治疗药物产能能够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坦言,近期患者人数增加,用药需求激增,部分地方、部分品种出现了紧缺。目前工信部等部门已经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引导合理有序精准投放,努力缓解买药难问题。
据介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中提到的相关药物,工信部将有关生产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支持企业迅速进入满负荷的生产状态。同时帮助企业“一药一策”制定增产扩能方案,通过技术改造、新建生产线和委托生产等方式,挖掘现有产能,提高产品产量。同时组织精准投放,例如组织大型网上药店开发患者线上购药平台,经实名认证,上传抗原检测证明等方式,可及时向患者配送药品。
利用好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对接机制
“新十条”强调,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这一通道是否通畅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高光明介绍,在深化医改过程中,我国医疗系统一直在积极推动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加强医疗资源的上下沟通协调互动。目前,在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中,上下转诊通道是畅通的。所以,这一对接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了。
那么,如何利用好已经建立的机制为新冠患者诊疗更好地服务?高光明说,“新十条”实施后,轻症、无症状和基础性疾病比较稳定的患者建议进行居家治疗,医疗机构通过远程指导、互联网医疗等线上加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居家人员提供康复指导支持和心理支持。而对于重症和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以到定点医院进行救治。如果基础疾病比较严重,需要到综合和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可以与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对接联系,由他们帮助转诊,也可以直接去相关医疗机构就诊。
(来源:《科技日报》2022年12月15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