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拖延症晚期?其实你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发布时间:2022-02-03 浏览量:3270

全球十亿人患上拖延症

数据显示,约70%的大学生会拖延学业,其中50%的人表示拖延已成为习惯;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达20%的人每天出现拖延行为。

由此推算,全球可能有近10亿人患有拖延症。

一般人群中,慢性拖延症问题影响到了25%的成年人,超过95%的拖延者希望减轻拖延习性。

美国知名商业资讯专家菲尔·奥利佛一直在关注拖延症在职场上的“杀伤力”,他说:“拖延症耽误了无数的生意,谋杀着人们的生命!”

关于拖延症的真相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拖延症呢?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克拉里·雷恩总结出以下几点:

挑最不重要的事先做;越重要的越拖得久;

每次开工都要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却迟迟不动手;

在决定静下心来做事时,要先去冲杯咖啡;

不容许别人占用或浪费自己的时间,自己却不珍惜时间;

总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时机”去做重要的工作;

一有什么欲望和想法,就抛下手中工作去干下一件……

克拉里表示:“其实人人都有拖延的时候,如果这些事情只是偶尔发生一两次,那还算正常,如果你总是找借口,内心确实不愿意做事,那很可能患了拖延症。”

惯于拖延的人还会对自己说谎。

常对自己说“我明天会更乐意做这件事”,“我在压力下能更好地工作”,认为时间的紧迫会让他们更有创造性。

还会保护这种自我感受,告诉自己“这不重要”。

然而,拖延不仅会耽误工作或学业、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它还会拖垮身体。

德国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

另外,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习惯晚睡,即便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如何战胜拖延症

要改变拖延的习惯,要首先学会对自己的手头的事情分类。把所有工作分成急切并重要、重要但不急切、急切但不重要、不急切也不重要四类,依次完成。可以在自己的办公桌、书桌上放一块小白板或一张纸,把需要做的事情写在上面,达到最好的提醒效果。

其次,细分目标。万里长城能修好吗?当然能!只要你肯一砖一土的去修筑。该自己做的事永远都在那儿等着,既然早晚都得做,那就学会一点点“啃”掉它。

再次,消除干扰。“眼不见心不烦”,关掉微信,关掉音乐,关掉电视……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

另外,人在“一鼓作气”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注意力,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攻克最难、最重要的部分。

然后,自娱自乐。愉悦感来自回报,这种回报可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如果工作背后有巨大的利益和报酬,相信你是有动力去做的,但无法控制外在酬劳时,要学会“自娱自乐”,发掘事情本身的好处、趣味,把忍受变成享受。

最后,互相监督。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岳晓东回忆:“我在哈佛读博士的时候,曾经参加了一个‘博士论文不拖延小组’,大家每天互相交流论文进度,交换想法,最后论文很顺利的就完成了。”

拖拉可以传染,不拖拉也可以“传染”,找些朋友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